CXO板块遭遇“滑铁卢”!药明、泰格、康龙化成......如何走过周期之痛?

CXO板块遭遇“滑铁卢”!药明、泰格、康龙化成......如何走过周期之痛?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资本市场也难以避免周期性的痛苦。在一周内,CXO板块持续下跌,许多概念股的暴跌更是令人心寒。

国内CDMO龙头药明生物在2023年投资者开放日上表示,2023年上半年新增订单数量骤降,截至5月底仅有25个,远低于往年120-130个的平均新增订单数量。受此消息影响,药明生物当日的港股股价下跌了17.02%。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药明生物。CRO龙头泰格医药的跌幅超过了业内预期。从资本市场走势来看,泰格医药股价在今年2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

康龙化成,曾经的CXO第一梯队企业,公布了减持计划。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1%,减持时间为5个月,截止日期为9月28日。自6月21日起,该股票大跌超过8%,创下了3年以来的新低。

事实上,自2022年12月以来,CXO板块已经连续下跌了三个月。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创新药的支付问题和商业化不及预期,CXO作为产业链的一环,难以长期维持其市场行情的火热。此外,临床试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和海外业务受阻等因素也对CXO造成了影响。

订单逐渐放缓,规模开始收缩。

那么,CDMO公司如何抵御寒风呢?

自2022年以来,许多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了裁员和砍掉管线,导致许多破产的生物技术公司。这使得医药“卖水人”CXO获得的订单数量开始大幅减少。

CXO是指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扮演不同角色的公司,包括CRO、CMO、CDMO和CSO。近期,港股市场的CRO/CDMO股价走势整体下跌,这可能是由于新增项目的断崖式下跌所致。

据药明生物投资者开放日透露,2023年前5个月,药明生物共签署了25个新项目,相较去年同期的120个项目,数量大幅减少。2022年1-4月,药明生物新增了47个项目,全年新增项目总数达到120个。而在2010-2021年间,药明生物单年的新增项目数量分别为103个和156个。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生物在2018-2021年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8年以前积累的项目(2016年有140个项目,到2019年增长到250个项目)。业内观点认为,订单项目数量是药明生物业绩增长的远期指标,订单消化需要较长时间。新增订单数量显然透露着药明生物的隐忧。

编辑:在药明生物新签项目数量直线下滑的同时,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结构性变化:大部分新增项目都来自海外,而国内新增项目几乎停滞。

编辑:对此,药明生物公开表示,消化新冠收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预计到2023年下半年,公司业绩将加速增长。围绕着市场的诸多猜测,包括海外大药企是否正在绕开国内CXO、药明生物产能是否跟不上、竞争对手是否抢走了生意等。那么,药明生物能否在年末之前给出市场满意的答卷呢?

编辑:药明生物新增订单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这只是国内CDMO企业萎缩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情况已经在多家CDMO公司的营收变化中显现出来。

在2023年一季度,CDMO行业龙头和元生物公司在其报告中明确指出,由于外部经济低迷的影响,下游创新药研发的融资压力总体上升。因此,公司CDMO业务下的部分CGT药企客户融资到位推迟,导致项目订单有所暂缓或延期。

奥浦迈,被誉为“细胞培养基CDMO第一股”,在其2023年一季报中显示,其服务的临床前项目数量从去年底的70个增加至72个,仅一个季度就增加了2个临床前项目。

即使国内小分子CDMO龙头凯莱英连续获得几个超过10亿元的订单,股价似乎也无法“拯救”。

此外,以国内订单为主的中小型CDMO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它们正处于生死攸关的边缘,甚至难以支付员工工资。一位CDMO企业的员工透露,他们难以承受工厂每月高达上百万的电费。因此,许多CDMO企业选择缩小规模,停止工程建设。

业内观点认为,在药政改革渐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制药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逐渐意识到仅依赖CDMO路径是不可行的。CDMO前期投入不断增加,但投入产出比却令人困惑,一旦风吹草动,便会出现集体下跌。

在国际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巩固行业头部地位,实现国内国外双循环,是国内CDMO企业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裁员、欠薪、股东减持。

如何克服行业的周期性带来的痛苦?

任何行业都具有周期性,只不过周期长短和阶段不同而已。CXO行业也不例外。在其细分领域中,CRO企业如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和维亚生物等,都传来了不景气的消息。

自今年以来,康龙化成的股价一直在回调。6月8日,股价在盘中跌至43.24元/股,创下了阶段性新低。这一现象加上减持计划的公布,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了打击。同时,由于市场对医药需求端的担忧日益增加,康龙化成连续多年的高增长趋势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新玩家加入市场,引发价格战;另一方面,创新药的源头道路变得越来越狭窄。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疲软,医药企业订单高增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重要股东减持,都是市场担忧康龙化成无法解决的问题。

泰格医药,作为中国CRO市场份额前排的公司,在今年3月份首次出现了净利润下滑。近期的跌幅更是超出了预期。泰格医药表示,如果制药行业投资减少,生物制药研发服务的外包需求可能会减少,这可能会对泰格医药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前景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在竞争方面,泰格医药表示,全球临床合同研究机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面临着多方面的竞争,包括价格、服务质量、服务范围、灵活性、能力和提供服务及时性等方面。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临床CRO企业保诺-桑迪亚正在裁员。据报道,保诺-桑迪亚的前员工向媒体透露,该公司已经基本裁员,不论业务类型,主要原因是项目数量减少。

除了保诺-桑迪亚,6月中旬,春天医药总裁发布了一封内部信,透露公司遇到了资金流紧张的困境,导致员工薪资被拖欠。公司将尽力筹措资金,并根据资金流实际情况,从本月开始逐步补发拖欠的薪资,直至完全补足到位。

与保诺-桑迪亚类似,春天医药是一家专注于为创新药械研发提供临床研究全流程专业服务的临床CRO企业。

在行业企业裁员、欠薪、股东减持等负面消息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医药“卖水人”的生意已经不再好做?

行业专家分析认为,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上下游供需不平衡造成的。目前创新药投资疲软,整个CRO市场需求下降,尤其是海外订单较少的CRO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实际上,根据2022年年报数据,国内几家头部CXO公司(包括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昭衍新药)都实现了至少10%的营收增长和60%的净利润增长。业内人士预计,在生物科技行业经历了一轮泡沫出清后,CXO行业将迅速洗牌。在下一个周期中,生物制药行业可能会扭转目前的颓势。

编审:朱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