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粽子则是其代表性食品,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堪称一种文化瑰宝。粽子又名角黍、筒粽、艾粽、粽子等,在中国历史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传统食品。
在江浙一带,人们有“五月五,吃粽子”的习俗。端午又被称为端五,因为“端”字有开头、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可以理解为“初五”。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在江南地区,人们十分喜爱吃粽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人们包粽子的原料、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基本形式和方法都是相同的。
金华火腿粽子。
金华火腿粽子是浙江省金华市的特色传统名点。它以金华火腿为馅料,用粽叶包制而成,是粽子中的佳品。金华火腿粽子有咸甜两种口味,制作精细,外形美观,香气扑鼻。它之所以选用金华火腿作为馅料,是因为它被认为是粽子的灵魂。因此,金华火腿粽子也被称为“
火腿粽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去骨、切肉、腌制、成型和包制等步骤,这些步骤使得粽子的制作过程更加复杂。为了使粽子更加美味,除了传统的糯米和五花肉等原料外,金华火腿粽子还添加了栗子和莲子等配料。与传统的粽子不同,火腿粽子需要在糯米上包裹三层馅料:最外层是糯米;中间层是糯米和火腿;最内层是栗子或莲子。这样的粽子不仅更加美味,而且营养也更加丰富。
金华火腿粽子的馅料采用上等金华火腿,肥膘和肥肉均匀分布,厚度约1厘米。加入白糖和精盐,拌匀后切成1厘米厚的块状。先用大火煮至熟透,再用小火焖煮至熟透。冷却后切成薄片,成品色泽黄亮,油润可口。瘦肉软烂,栗子清香,莲子糯滑,沙甜适口。
兰溪灰汤粽,以其独特的风味而著称。
兰溪灰汤粽是浙江金华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灰汤粽之所以受到兰溪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它具有祛湿的功效。首先,将糯米浸泡在石灰水中数小时,然后加入碱水浸泡半日。接着,淘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泡半天。最后,将糯米倒入灰汤中,加入香菇、鲜肉、虾米等各种配料,拌匀后放入糯米。然后,用石灰汤盖上,放入锅中煮熟即可食用。灰汤粽清香可口,软糯适中,老少皆宜。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还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特别适合夏季暑热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此外,灰汤粽还可以在春、秋、冬三季食用,对于食欲不佳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开胃菜。
东阳灰汁粽,又名“东阳灰汁粽子”。
东阳灰汁粽,又名“东阳灰汁粽子”。相传,这种粽子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因其制作工艺是在煮熟的糯米中加入草木灰,使糯米冷却后呈乌黑色,故被称为“灰汁粽子”。
东阳灰汁粽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首先,将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糯米煮熟后,将其取出备用。接着,将草木灰放入水中煮沸,直至水温降至40°C左右。然后,将糯米倒入其中,搅拌均匀。最后,在放凉后,加入适量的精盐、白糖等配料,并将其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的粽子。最后,将粽子放入烧开的灰汁锅中煮熟即可。
东阳灰汁粽子以其软糯香甜的口感而著称,尤其是红豆沙和葡萄干两种口味。它不仅清香甜美,而且因为加入了草木灰和白糖等配料,使得粽子吃起来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
义乌乌米粽,这种粽子以其独特的风味而闻名。
义乌乌米粽是义乌的特产之一,它由当地一种名为“乌饭树”的叶子包裹而成。由于它的形状与米粽相似,且大多呈白色,因此也被称为“白米粽”。
乌米饭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在民间,它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她不忍心看着母亲因病而受苦,于是偷偷地跑到山上采乌饭树叶。不幸的是,她被猎人发现了。猎人追赶乌饭树很长时间,最终发现了她。猎人用木棒打死了乌饭树,姑娘为了不让木棒留在身上留下痕迹,便摘下树叶包起了乌饭树叶。从此,这种树叶就成了民间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食品。
如今,在端午节,义乌人除了吃白米粽外,还喜欢包乌米粽。乌米饭的独特风味不仅源自其营养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
永康干菜粽子。
永康干菜粽子是浙江永康的传统名点。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地居民就开始制作这种传统的特色食品。事实上,早在明朝末年,干菜粽子就已经在江南地区享有盛誉,成为当时备受推崇的名点。制作干菜粽子的原料包括糯米、干菜、粽绳和粽叶。其中,糯米是主要食材,而干菜则作为辅助材料。粽子由粽叶包裹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然后放入锅中用大火煮熟。煮熟后,将粽叶打开即可。由于制作方法简单,且材料易于获取,这道美食深受老年人和儿童的喜爱。
浦江白米粽,又名白粿。
白米粽,又称白粿,是浦江的一道特色美食。它的制作方法源远流长,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浦江,看到一位挑着白米粽的老婆婆,由于天气炎热,她满头大汗。小女孩担心她中暑,便把白米粽放在了一旁。乾隆皇帝看到后,吃了几只白米粽,赞不绝口。他问老婆婆的姓名,老婆婆回答说:“我叫朱香娘。”乾隆皇帝又问:“我吃了你的粽子后觉得很好吃,你叫什么名字?”老婆婆回答说:“我叫朱香娘,是个好人家的女儿,但因家穷就嫁给了一个老头子。”乾隆皇帝听后,十分同情这对贫苦的夫妻。
在第二年的端午节,乾隆皇帝再次来到浦江游玩。朱香娘和她的丈夫用自己制作的白米粽招待了皇上。乾隆皇帝品尝后觉得味道极佳,便询问朱香娘是如何制作的。朱香娘告诉皇帝,这是她自己制作的。乾隆皇帝听后非常高兴,并称赞道:“朱香娘的白米粽是最好的!”从此,这一佳话便开始流传开来。
武义状元粽,又称“状元红”。
武义状元粽,又名“状元红”,是武义县的一种民间小吃,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据传,唐初,武义县令到某村赴任,当地百姓为他设宴送行。席间,百姓们用新鲜艾蒿、菖蒲和各种水果(如荔枝、龙眼、李子、桃儿等)佐餐,并献上“状元红”。县令品尝后大喜,于是将它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状元王勃。王勃接过礼物后,欣然提笔写下了《戏赠杜甫》一诗:“蒲叶荷田田,鱼鳞鸭绿绿。枣儿红颗小,桃儿红艳多。刺史喜相问,乡人喜可过。何须独游此?重此聊经过”。从此,“状元红”名声大振。
武义“状元红”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香菇、火腿、鲜肉、莲子、咸蛋黄等,经过精制而成。其形状为锥形,颜色为金黄色;味道清香,独具一格;食用柔软可口,营养丰富。
磐安蛋黄肉粽。
盘安蛋黄肉粽与粽子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粽子”的说法。据传,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写道:“时复归其居,出户望平畴”。这里的“居平”指的就是粽子的制作方法。由此可见,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在家中开始食用粽子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现在粽子已经不再是只有在过节时才能享用的食物,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粽子仍然是他们心中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