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 | 与妻儿分别十年,朱德写下三封满纸“寒酸”的家书

红色家书 | 与妻儿分别十年,朱德写下三封满纸“寒酸”的家书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家书寄语,纸张虽短,但情意悠长。

一封家书,一段历史

一纸信笺,折射出一份初心。

家书一封,纸短情长

传递共产党人对“家”的真挚情感

共产党人对“国”的担当,将铭刻在心,矢志不渝。

让我们共同品味红色家书的魅力

穿越时空的隧道,与先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深深地感受到了红色家书背后的情感

初心使命的浓厚炽烈

在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辉煌历史中

朱德的名字将永垂不朽。

为了寻求中国真正的出路

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高官厚禄。

踏上了一条艰辛的求索之路。

身经百战,履难蹈险。

他是战争的掌控者,伟大的战争驾驭能手。

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开始,

带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向反动势力发起冲击

在疆场上驰骋。

他对家国的情怀,全心全意投入杀敌的决心,在他的家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37年11月6日,朱德写给陈玉珍的一封信。

在四川省仪陇县朱德纪念馆,朱德在抗战期间写给妻子的三封家书中,每封信都提到了“一文钱”,字里行间充满了“寒酸”,这些都印证了他的初心!

**第一封家书**。

在1916年,朱德担任护国军团长。在一次部属的介绍下,他认识了21岁的陈玉珍。两人很快就互生了情愫,并于1917年6月正式结为夫妻。

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朱德不得不奔赴南北,无法顾及他的妻儿和年迈的父母。因此,在南昌起义前夕,他派人将随军的妻儿送回四川老家。

在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间,朱德成为了国民党悬赏缉捕的“要犯”。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政策,他与亲友之间的书信往来被切断。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朱德担任第八路军总指挥,后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这才使得他与四川的亲友们重新恢复了书信往来。

1937年9月,在率部开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南溪的妻子写了一封家书。这是他10年来第一次写家信。

亲爱的玉珍,我已经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了。我一直忙于革命工作,无法照顾到家庭,这是常事。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已经遭受了很大的困难,希望你收到这封信后能够告诉我。我还想问一下,理书、尚书、宝书他们三个在哪里?我两个母亲是否还活着?你和你的家人最近怎么样?请告诉我。最近,国家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全国抗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我们的队伍已经深入前线,我已经开始动身前往。我们有信心和把握能够击败日本军队。如果你有机会去前线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读过书,所以请多带一些钱给我,我需要用。自从我们分别以来,你的情况我当然知道了。现在就祝你和你的家人一切安好。

别久念甚。我以革命工作累及家属,本属常事。但不知你们究受到何等程度,望你接信后将十年情况告诉我是荷。理书、尚书、宝书等在何处?我两母亲是否在人间?你的母亲及家属如何望告。近来,国已亡三分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如理书等可到前线来看我,也可以送他们读书。我从没有过一文钱,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自别了你后,我的行动谅你是知道的,不再说,此问近好。

刘钟先生。

9月5日,星期五。

“两母亲”指的是朱德的生母钟氏和养母刘氏。理书是朱德二哥的儿子,尚书是朱德的养子,宝书是朱德的儿子朱琦。由于遭受国民党的迫害,他们流落在外。

信件末尾的署名“刘钟”,是朱德以养母刘氏和生母钟氏的姓氏所取的化名。

在这封信中,朱德提到“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并暗示“来时需带一些钱来我用”。

此时,朱德已经担任总司令,但他仍然需要从家中领取资金来使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可以从他另外一封信中找到答案。

第二封家书。

妻子陈玉珍在收到第一封家书后,立刻回信给朱德。第二天,朱德又给陈玉珍写了一封家书。

编辑:亲爱的玉珍:9月12日的信于27日在前线作战区收到,我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也是常情,希望你谅解。

9月12日的信于27日在前线作战区收到,知道你十年的苦况,如同一日。家中支持当赖你奋斗。我对革命尽责,对家庭感情较薄亦是常情,望你谅之。

编辑:我的母亲仍在南溪或回川北老家。川北的母亲现在是否还在?川北家中情况如何?请调查告知。庄弟、理书、尚书、宝书、许杨明等现在是否还活着?他们从事何种职业?在哪里?请调查告知。我们希望能够培养他们加入革命战线,不要耽误时间。至于那些升官发财的人,我们不希望他们来我这里。但如果他们能够爱国、牺牲一切、能吃苦耐劳,那么欢迎他们来我这里。我们的军队待遇平等,我已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十几年了,心情非常愉悦。因此,无论什么事都能做好......

编辑:以后不要浪费金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都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好传统,从来没有要过一文钱。任何闲散人来,公家和我都无法招待。革命办法非此不可。家庭琐事都由你处理,我不过问。谨此致复,并问亲友均好。

编辑:朱德同志。

9月27日。

在第二封家书中,朱德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愿望,希望他的唯一亲生子和外甥能够一起上战场。他写道:“绝不要误此光阴”

同时,朱德还强调,“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他还说,“以后不宜花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

一个月后,朱德的外甥许明扬从家乡来到部队,侄儿朱理书的来信也转到了朱德的办公桌上。

第三封家书。

1937年11月6日,朱德在山西昔阳县给妻子陈玉珍写了一封家书。

编辑:亲爱的玉珍,我已经收到了许多来自南溪的来信,并且了解了所有的情况。我的家人朱理也来信告诉我一切安好。最近许明扬来拜访我,并谈到了他家里的情况。十年以来,家里经历了许多不幸的事情,包括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和兵灾。这些事情真的非常糟糕,我早已预料到封建社会的崩溃是必然的结果。尚书去世后,云生转姓,后代已经无人,我不再念及这些。但是,我的两个母亲都已经八十岁高龄,仍然在挨饿。我希望你能把南溪的书籍和产业卖掉一些,用来接济她们两千元以内,至少要四百元以上。希望你能尽快完成这件事,让她们度过余生。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已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来信亦悉。许明扬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世已完,我不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亲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

编辑:至于你的生活,不要依赖我。我每天都在为革命奔忙,十年来过着艰苦的生活,没有一分钱薪水。我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这绝不是虚言。最近我转战华北,常在敌人的后方行军作战。在一个月内,我进行了二十九次行军作战,即使来日也不得安宁。这种生活对你们来说可能难以忍受,但我不能再顾及家庭,也不能让家庭累及我的革命。虽然我已经五十二岁,但身体仍然很健康。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我决定抛弃一切,只一心杀敌......

编辑:朱德同志。

11月6日,朱德在山西昔阳县。

朱德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他的几封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辈的期望:“设法培养他们上革命战线,决不要勿此光阴。”

..” 编辑:“我担负革命工作昼夜奔忙,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共苦,绝非虚语。”朱德始终不忘初心,心系人民,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同时,他写下了“我不能再顾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和“我虽五十二岁,为国为民族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语 / 编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为了人民自由和解放,他放弃了个人利益,即使已经52岁了,仍然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结语:

细读朱德家书中这些朴素的句子,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正是朱德崇高品德的生动写照。他既是一个关心晚辈成长的伯父,一个珍惜手足情的兄长,一个公而忘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素材来源:CCTV国家记忆公众号。

编辑 |张巧妹。

审核|梁秀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