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滩综合研究
决策研究 数据应用。这样更简洁明了。
公共活动 共同基金编者按:
近期,我院专家顾问和研究团队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亲身感受了近年来东北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了《全球智库动态》研究报告上,并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讨论。今天,我们将推送《东北正在发生变化》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县域经济发展:从对流到涌流、涌现》。
图1:2023年2月24日刊登。
《全球智库动态》研究报告(2023年卷第36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前段时间,笔者深入东北多地进行了调研,发现县域经济已成为东北振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流”的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县域经济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生生不息的循环流转。根据现场调研,笔者提出以下初步判断:——生产角度:“一企独大(国企)、一业独大(资源型产业)”,但尚未能做到高阶牵引和持续赋能本地产业。内生的、可持续的、具备竞争力的业态目前还很零散、薄弱。新经济的苗子相对较少,但各地都在有意识地引培。
——生产角度:“一企独大(国企)、一业独大(资源型产业)”,尚不能做到高阶牵引和持续赋能本地产业。内生的、可持续的、具备竞争力的业态,目前还很零散、薄弱。新经济的苗子,相对较少,但是各地均在有意识地引培中。
在分配角度,我们看到典型的“弱市场收益、高转移支付”现象。财政资金保持适度宽松,社会资本参与度和贡献度不高。本地企业在区域内增资扩产的意愿不强,“外人”和“外资”的流入量也不理想。共同富裕正在积极谋划和推进。
在流通角度(主要指交通)方面,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标配。但是,能够获得轨道交通(如高铁、城际、地铁等)机会的县域却很少。无论是与外部联络还是内部组织,综合交通的便利性都不高,这严重限制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赶路”时间上)居高不下。东北曾经引以为傲的“大交通”优势明显减弱,甚至“掉落”已经成为短板。县域经济融入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的难度仍然很大,难以落实和细化。
在消费方面,以基础性传统商业为主,能够满足“开门七件事”的需求,但离美好生活仍有距离。物业空置,甚至出现烂尾现象。外来开发企业商业模式存在不健康成分,客观上耽误了发展进程,甚至耗费本地资源。需要在准入、准营和准退全过程中创新探索办法。另外,引人和留人也是难点。大部分县域人口规模较小,仍在流失,老龄化、少子化情况明显。
笔者在研究国内其他地方县域经济时发现,浙江德清是一个生动的县域经济成长标杆。长三角一些县域城市除了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本底外,当地社会资本活跃,善于承接毗邻中心城市的溢出,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回得去、带得动”的经济格局。经济双向对流,不断增值跃迁,实现良性循环。由于“流”,“留”更多更强,多赢局面得以形成。
笔者想到了日本的“区域循环共生圈”政策。该政策在深度利用各区域自然资源的同时,还注重设计自然与经济要素的特色“接口”“通道”和“网络”,促进城乡共生对流。立足于供应链,做强产业链,构造新的价值链,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广域”的活力。日本强调多主体合作机制,强化跨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并始终秉持本地居民参与收益分享的原则和机制,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
图2展示了日本“地域循环共生圈”的对流合作模式。
这些年来,东北地区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干部队伍中,他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能够前瞻性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脚踏实地地工作。我对此充满信心。
然而,仍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围绕资源要素的问题。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创造更多的便捷通道,以便更好地对流。
从流到涌流、涌现(新的、多跨的高级场景),层层递进。除了有形基础设施外,还需要有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引进“靠谱”(有耐心和县域经济共成长,而非急于赚快钱的“过江龙”)、长期、低成本资金。当务之急,是将“流”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项目化、抓手化。
我们大东北拥有丰富的概念题材,但现在我们迫切需要达成共识并采取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