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PEER在湖南、广西和贵州的10所中学设立了“PEER空间”。每个空间都驻扎着1-2位长期志愿者,与中学生一起营造校园里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和公共空间”。
随着2023年春季学期的临近尾声,今天我们邀请您聆听桑植一中恒星挚行者羽晴在弘慧课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这个故事要从上学期开始讲起。
作为一个对哲学充满热情的大学生,我竭尽全力将哲学的各个分支融入整个学期的课程大纲。我用四节课的时间带领同学们阅读柏拉图的《斐多篇》,尽管其中几节课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但逻辑论证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等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难以形成深入探讨的氛围。最终,这只是一堂我一个人的课程。如果我们只是输出知识,而没有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那么这与应试化课程有何区别呢?这不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效果。
上学期,我们完成了《斐多篇》的阅读作业。
因此,这学期我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目标——让每一个四十分钟都“活”起来。换言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建设。
挚行者对于弘慧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就像上学期一样,我对课程大纲进行了大幅修改。但与上学期不同的是,这学期我更注重思考如何创造一个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并进行反思和表达的课堂。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动”,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我更倾向于培养同学们主动地思考、行动和进行复杂困难与未知思考的能力。
有趣的是,在上学期授课中,我发现同学们离开座位活动身体、张开嘴表达时,课堂氛围逐渐打开。“离开固定的听讲位置和模式”身体改变,有效帮助思维离开固定轨迹,敢于表达真实想法。我逐渐意识到,学生有效思考建立在对外新认识与感受基础上。换言之,“动手”“动眼”是“动脑”基础,往往通往“动脑”形式。本学期备课不断证实并给予我新启发。
第一节课是在弘慧学校培训期间的挚行者公开课,由四位弘慧学校挚行者共同准备。课程的主题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是一个对于学生来说,甚至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都非常陌生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接近一个遥远而常被简单化的议题——“环境保护”,几位挚行者共同设计了一个名为“拯救S星计划”的游戏。同学们被分成小组,随机抽选一个S星现存的问题,并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一些解决方案。通过分析问题和设计方案,各小组可以随机获得揭开S星过往的多条线索,并最终拼凑出S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这场虚拟的游戏中,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思考了许多宏大的议题,如贫困、疾病、社会分层、教育公平、性别平等和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
其实,同学们能否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不重要。毕竟,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成年人,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混乱——但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习惯。未来,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回顾并讨论这些争议性问题,这才是我们希望能够从这场游戏中带给同学们的东西。
“S星拯救计划”的小组讨论现场。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故事是关于弘慧基金会与弘慧生身份主题的两节课程的改编。通过“动”的方式,我们从新的角度重新呈现了这样一个对弘慧生们来说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
我的思考主要集中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我增加了一些学生视角之外的“冷门”知识,并通过“意料之外”的形式让同学们自我表达。然而,关于资助同学们的基金会,我们能讲什么呢?同学们比我更清楚资助生的入选路径和发展前景。然而,对于基金会为什么需要存在以及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问题,我并不确定。
从这个知识盲区入手,我搜集了弘慧基金会2021年的工作报告、审计报告和年度报告。围绕基金会的资金流向,我总结了这一年弘慧基金会的捐赠途径与支出项目。这些具体的数据让我和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了社会工作与公益实践的可能性来源。资金的流向是促进资源公平流动的表象,其背后是阶层地区不平等的事实与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社会共同体正是在这种纵横交织的责任关系网络之上建立的。
课堂的最后十五分钟留给学生们,让他们从这一点出发来构想自己十年后的人生。在想象之后,我们要求每个同学都根据十年后的自己回答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你在哪里?在做什么?是否还在读书?是否仍然热爱新鲜事物?是否建立了友谊和亲密关系?是否仍然有思考和回应社会公平问题的热情和行动?回答这些问题的方式并不是在纸上书写,而是站到教室不同的角落。不需要和别人描绘自己想象的未来,但可以在位置的移动中发现,总有一些人和自己的选择一致,也有些人和自己的选择完全不同。
十年后的不婚“牡丹”组的大合影。
对弘慧生身份认同的讨论课也采用了大范围移动的方式——甚至走出教室。
在之前的夏令营活动中,同学们已经讨论了自己如何认识弘慧生的身份。然而,我们并没有过多地思考学校里的其他人如何认识和理解弘慧生。这节课,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思考学校里的老师、学生和职工们如何认识自己的弘慧生身份。为此,我们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教室,到校园中采访不同角色身份的人们。
同学们来到校园,采访了老师和同学们。
在同学们采访后的总结图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许多人并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这些活动,但听到后大多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如“勤奋”、“努力”、“听话”等等。同时,同学们也听到了一些“建议”,如“需要增加一些艺术修养”和“注意个人形象”。毫无疑问,后者引发了同学们强烈的不满。
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在建立自我认知时,我们的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哪个更重要?同学们说“都重要”,也有声音高呼“自己的评价最重要!”。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而我只能分享我的观点。
采访结束后,我们一起总结并讨论绘制图表的展示。
编辑:关于自由选题的五节课,我在继续讲解哲学、科普生物医学知识以及作为戏剧票友探讨戏剧艺术之间,最终决定简要讨论戏剧艺术——或者说,上学期期末的民意调查结果正在努力呐喊“快讲点好玩的吧不想再读抽象理论了!”。
编辑: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戏剧艺术:什么是戏剧、构成、演员表演和历史。我结合了戏剧片段和短剧作品,为同学们展示了戏剧艺术的概貌。这些作品包括课本上的《雷雨》、独角戏《伊恩·麦克莱恩80岁个人秀》、双人戏《LoveLetters》、1分钟戏剧《呼吸》、音乐剧《汉密尔顿》、乌镇戏剧节获奖短剧《鸡兔同笼》和民国时期的“小清新”喜剧《酒后》。这些作品不仅严肃,而且幽默、悲伤、生活化,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戏剧不仅遥不可及,而且触手可及。
编辑:用剧作法的理论知识来解析短剧《鸡兔同笼》和《酒后》。
作为一名理论爱好者,我怎能错过让同学们阅读哲学的机会呢!在两节课讨论剧作法的同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第6章和第11-13章成为了我们的课后阅读作业。同学们需要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并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对答案”。
作为一部非常早期的戏剧艺术理论著作,《诗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上学期学习的《斐多》相比,《诗学》的行文更加简洁明了,阅读难度不大。同学们在问卷中也表示:“虽然一开始读起来有些困难,但逐渐能够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和论证过程了。”
本学期的重要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包括:
除了欣赏戏剧和阅读书籍,本课程还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体验“表演”的机会。在理论介绍之后,同学们需要和同桌合作,表演7种不同情境下的同一段对话。不同的创造者会赋予这段文字不同的涵义,因此同一段文字在不同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演员的表演不仅呈现了角色,也展现了自我,这带来了表演最有趣的悖论和理论张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猜猜这段两个角色的对话发生在什么场景下?
作为弘慧学校的恒星挚行者,一个学年的课程已经圆满结束。我从一个除了做pre外没有任何超过20分钟演讲经验的学生,逐渐能够在五十人面前自在地表达,并有余力关注听众的反应。这样的成长机会难得。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重温了所学知识,学习了许多未曾系统思考过的内容。同样,这一年的弘慧课备课经历也迫使我深入思考,探讨什么样的课堂能够营造舒适的思考氛围,如何在保持内容有趣的同时平衡理论的艰深,以及如何在微观环境中实践我们所期望的美好教育。
对于同学们来说,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引发新思考的基础。对我来说也是如此。
弘慧团队所挑战的创意市集。
2023年秋季学期,PEER空间挚行者招募活动正在进行中。
招募周期为
5月10日至5月31日,第一轮招募活动。
6月1日至6月30日,第二轮招募开始。
7月1日至7月20日,第三轮招募活动。
滚动招募,招满为止。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项目信息,可以添加工作人员小P的微信(peer0101),并在添加时备注【挚行者答疑】。您也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加入挚行者招募答疑群。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关于挚行者的故事。
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简称“弘慧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长期致力于扎根县域,秉承“以乡村孩子为中心”的理念,倡导乡村学校提供适合乡村孩子成长的教育,帮助他们成为独立生活能力强、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精神的人才。弘慧基金会重视县域模式的发展,通过感召和赋能,陪伴优秀的乡村校长和老师共同成长,促进本地教育生态的活力,推动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截止到2022年9月,弘慧基金会累计公益支出超过1.27亿元,与34个县域/区合作,项目合作学校超过389所。它长期陪伴6040名乡村学子,并为9964名乡村教师和校长提供赋能。此外,累计有27443人次志愿者参与弘慧公益,志愿服务时长约为65.79万小时。
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PEER毅恒挚友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促进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截至2022年8月,PEER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开展了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约10000人次的短期服务,并吸引了超过1700名志愿者参与。
自2015年起,PEER在湖南、广西和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都驻扎着1-2位长期志愿者,与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