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聂宏斌
编审|白复海
金晟。
前段时间,电视剧《狂飙》热播,同事晓彤看得如痴如醉,每天都在办公室与我们分享她的观剧心得。然而,上周开始,她却变得有些郁郁寡欢,不再与我们谈论这部电视剧。即使我们故意在她面前讨论剧情,她也表现得非常抗拒,让我们不要再继续聊下去了。
经过百般追问,晓彤终于道出了原委:《狂飙》讲述了中国警察与黑恶势力之间的斗争,剧情将时代变迁下的“黑白较量”与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晓彤看得入戏,竟把剧情当真了。“电视剧都这么敢演,可见现实得有多黑暗,这日子真是没盼头了。”一语惊呆众人,我们赶紧跟她解释:“电视剧就是一种文艺创作,哪能带入现实。”可晓彤却说我们根本不了解社会现实。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前段时间,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暴发,晓彤的一个亲戚感染后病情较重,住进了医院。她便如临大敌,凡谁咳嗽一声,她都觉得是患上了甲流,恨不得躲出百米远。她还动不动就跟我们说:“你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病毒有多厉害,都会被传染,谁也跑不了。”那时,我们还以为她是太害怕生病,才表现得有些极端。现在看来,八成是她心理出现了问题。
聂宏斌,心理咨询师:
金先生,您好!在我看来,晓彤的行为背后,反映出她在经历社会负面事件后对生活的无力感。这与心理学中常提到的控制感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控制和获得控制,然后失去控制。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控制感的心理需求。控制感能够让人感到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并觉得世界是安全可控的。因此,当我们因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对生活感到失控时,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和恐惧。
从你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晓彤除了典型的抑郁症状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情绪表现——她觉得自己无法掌控命运。例如,当她看到电视剧中描绘的人性丑恶时,她会想到整个社会都充满黑暗,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当她看到亲人患上甲流住院时,她会觉得每个人都会生病,谁也无法幸免。这样的表现属于抑郁症中的“政治性抑郁”。
政治性抑郁最早由心理学家罗伯特·卢斯逊提出,指的是个体对社会重大负面事件无能为力时产生的失落感,进而感受到个人层面的无力感和挫败感,最终形成抑郁表现。由于“负性信息偏好”,人们总是对那些引起厌恶、反感或心理冲突的新闻给予额外关注。因此,相比正能量新闻,负面信息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人类本能地趋利避害,会关注那些可能造成危险的环境线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政治性抑郁,表现为越了解越痛苦。研究表明,政治性抑郁可能先于触发或加剧已有的抑郁状态,患者在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出现明显障碍。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内心敏感、善良、富有同理心且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更容易患上政治性抑郁。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更敏锐地察觉周围人的疾苦和困难,并试图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帮助对方过得更好。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但由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他们会逐渐对生活感到失望,认为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情绪呢?
首先,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反应。在心理咨询中,情绪调适的策略之一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承认并接纳它。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时,我们才能寻求积极的方法去调整心态。其次,我们要调整认知。从认知行为疗法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会出现异常行为,是因为我们有错误的认知。我们必须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人都兼济天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所能让自己过得好,这也是一种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