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名家——李凤雏。
李凤雏,一位高级审计师。
李凤雏,男,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司长。他曾在原商业部财会司、审计署驻原商业部审计局、驻原国内贸易部审计局、审计署科学技术审计局、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中心、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和审计署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司等部门任职。他发表了50多篇论文,并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摘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审计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可。新高度、新地位,要求内部审计以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敏捷审计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充分挖掘利用经济社会资源,运用高层次审计思维和技术,实现“短、平、快”的审计方式与“稳、准、效”的审计作用有机融合。因此,敏捷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彰显内部审计特征优势的重要方式。文章认为,人力资源、制度规范和技术平台都是实现敏捷审计功能作用所必需的。然而,要充分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和建立数字化智能化审计平台。
【关键词】敏捷审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保障。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23)12-0034-03。 请注意,我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也面临着历史性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革,内部审计需要向自适应、实时化、智能化、全样本的方向发展。自敏捷审计提出以来,研究不断增多,认识不断深化,已进一步拓展到内部审计领域。为了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应用的必要性,并发挥其迅捷的功能性,以提升其效能的现实性。
一、对敏捷审计的不同认识
基于不同的视角,人们对敏捷审计会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从审计思维的角度出发,认为敏捷审计是一种注重快速实现审计价值和确定审计风险的审计思维方式;而顺丰集团则从审计价值链的角度出发,认为敏捷审计的关键在于实现“价值提升、响应快速、覆盖全面”。此外,英杰华集团从审计协同交互的角度出发,认为响应变化比遵循计划更有价值;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则从审计流程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敏捷审计具有持续时间短、投入更多资源到关键议题等特点。尽管人们对敏捷审计的认识可能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但所有这些认识都强调了敏捷审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它能够快速响应、促进协同、预防风险、提升价值。因此,敏捷审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应秉持的思维或思想,它并不特指某一种审计类型。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二、在内部审计中应用敏捷审计的必要性
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对于促进内部审计向自适应、实时化、智能化、全样本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敏捷审计是实现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应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将内部审计机构职责调整优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以推进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着力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监督网,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功能作用。敏捷审计是数字化背景下审计模式创新的最新成果,融合了大数据审计、智能审计、远程审计、云审计等多重模式的优势。一方面,敏捷审计高度重视与被审计单位的协作关系,被审计单位参与度高,缩小了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对问题的理解分歧,因此能够建立优化的审计关系;另一方面,审计人员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审计经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解决方案,开展敏捷审计能够满足不同的利益需求,实现审计项目利益相关方的预期。因此,敏捷审计能够为内部审计强化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二)敏捷审计是彰显内部审计特征优势的重要途径。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和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中的作用,决定了其在防范风险隐患和保障资产资源安全方面具有更直接、更经济、更经常、更经常、更高效的优势。然而,要彰显这些优势,必须借助一定的审计方式。敏捷审计具有实时性,这是因为其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能够实时感知外部环境和风险态势的演变,并智能提供实时的异常事件提示和动态风险预警,以及时响应各类突发事件和新风险对组织的影响。此外,敏捷审计更关注核心风险,将审计重点放在关键风险点和容易发生差错的业务领域。数据分析作为敏捷审计的关键,有助于优化审计流程,在早期的审计周期中发现可疑线索并添加到风险列表中,以便在后审计周期中分析解决。敏捷审计的实时性体现了内部审计在组织风险洞察、审计流程智能化以及风险应对方面的敏捷性需求,并彰显了内部审计的特征和优势。
(三)敏捷审计是促进内部审计适应“三个需要”的重要途径。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审计全覆盖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内部审计应致力于促进部门单位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发展质量、深化改革以及反腐倡廉。内部审计应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审计全覆盖生力军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三个需要”是内部审计价值提升的综合性体现。 敏捷审计模式的构建旨在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高效地应对风险挑战,为组织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其核心目标包括价值增值、流程优化、及时响应和全面覆盖。一方面,价值增值、流程优化和及时响应是敏捷审计的关键要素和重要特征,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规定周期、限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明确系列任务。因此,敏捷审计的核心目标和实现路径能够促进内部审计适应“三个需要”,促进组织价值提升。
三、实现敏捷审计功能
经过敏捷审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发现将敏捷思维融入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思维模式、动态团队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此外,审计职责和作业流程的打通,即业审融合、获得IT部门实际支持、企业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也影响着敏捷审计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敏捷审计。
(一)人力资源是推动敏捷审计的核心。敏捷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敏捷洞察力、创新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审计专业知识,并组建适应敏捷审计要求的审计团队,打造敏捷审计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内外部审计资源,与政府审计机关、高校、企业等交流经验,构建大审计监督体系,形成良性协同的敏捷审计生态系统。同时,与政府部门、第三方、下属企业、业务部门等利益相关方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和交换资源,实现多赢共赢。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2月发布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目前,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日益充实,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模式持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支持力量不断加强,适应敏捷审计内深外展需要的基本人力资源已经具备。
(二)健全的制度规范是推进敏捷审计的保障。为了履行内部审计职能并发挥其作用,需要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敏捷审计要求组织遵循国家数字化建设要求,根据其内在需求特点制定包含敏捷审计程序、方法、标准等内容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权、业务边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工作实践和审计案例中提炼适应敏捷审计需要的业务流程与工作准则,及时出台敏捷审计的业务流程、审计准则、工作指南等,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提升内部审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机关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既明确强调了内部审计在审计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又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内在性特征所需要的领导和指导监督体系关系。同时,更加清晰地划分了部门单位与审计机关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发挥部门单位和审计机关双重机制的作用,推进内部审计事业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责,赋予其检查有关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的权限。这些为推进敏捷审计制度规范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支持。
(三)良好的技术平台是推进敏捷审计的基础。敏捷审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构建数字化智慧平台,以凸显大数据审计、云审计、风险画像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此,我们需要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增强组织内部业务系统间的适配性,提高系统集成化水平。我们应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审计数据,并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同时,我们应建立全方位数据采集报送机制,推进数据规范化、标准化,并健全审计数据管理制度。我们应推动数据资源分析利用从项目化向常态化转变,加强审计对象信息系统研究,并充分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平台,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层级的数据综合分析利用。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数字化战略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向数字化转型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数字治理体系,既是总体规划也是具体任务,既是长远方向也是现实选择。电子数据审计、联网审计、信息化审计、远程审计等为推进敏捷审计奠定了基础。推进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必将使敏捷审计技术平台更加坚实。
四、推进敏捷审计功能作用的现实保障。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推广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等先进审计技术方法,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敏捷审计是一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审计模式,它充分利用经济社会资源,以高层次的审计思维和技术实现“短、平、快”和“稳、准、效”的有机融合。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为了适应风险形势变化、监管要求严格、提高审计效率、实现整改闭环和提升审计价值,推进发挥敏捷审计功能作用是必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推进三个方面的保障建设。
(一)健全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以充分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党组织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加强部门单位与审计机关在推进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方面的协同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部门单位和审计机关双重机制的作用,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实现内部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以总审计师为桥梁和纽带的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联系机制。国有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协助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实现的保障机制,将内部审计职责调整优化与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等形成、流转、利用为抓手,着力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形成配置科学、权责协同、运行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建议功能。完善内部审计监督责任机制,促进内部审计坚持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围绕部门单位经济活动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推进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以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优化内审组织机构,采用敏捷理念和审计价值链为指导,构建扁平化、网络化的审计组织。完善相关制度流程,为大数据分析、敏捷团队构建等提供制度保障。通过智能化、动态替换等方式优化审计业务流程,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坚持高素质专业化并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坚持在审计一线锤炼过硬本领,提高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完善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机制,健全审计专业职称评审机制和人员培养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落实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适应敏捷审计的“敏捷”特征,面对审计任务重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内部审计可结合工作实际聘请社会审计等专业力量,但应当加强过程控制和结果确认,并对采用专业力量提供的结果负责。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倡导“本级统领、上下结合、统一组织、协同作战”的管理方式,优化审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跨层级、跨区域审计或专项审计。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审计模式。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更好地发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合力。
(三)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审计平台,以发挥敏捷审计的功能作用。深入推进财务、业务、管理审计的“三结合”,确保资金、资产、资源的“三到位”,实现权利、义务、保障的“三统一”,构建适应敏捷审计的智慧审计平台。注重审计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敏捷审计开展提供更好的技术平台支撑。抓住数字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机遇,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的发展契机,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索信息化审计路径方法,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规范,规范审计操作流程和权限。深入践行科技强审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对部门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检查,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多出有总体、有分析、有典型、有建议的高质量内部审计成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作用。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式,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平台,推动数字化审计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建设,通过用户体验不断完善功能、补足短板,努力形成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数字化审计新引擎,助力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实现变革、提高质量和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1]
[1]李凤雏.推动内部审计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J].中国审计,2020,(22).
[2]李凤雏.深入理解审计法的立法精神,促进内部审计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J].审计观察,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