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循派在上海|让低碳城市顺畅运转:绿色包装,循环之路

思循派在上海|让低碳城市顺畅运转:绿色包装,循环之路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记者王昀。

城市生活中,包装无处不在。无论是商超货架上的食品和日用品包装,还是街边咖啡奶茶店的一次性杯子,都见证了这一点。随着快递、外卖等城市末端物流的发展,餐盒和货箱也成为了产生大量用过即弃包装的地方。

这些包装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连接生产和生活,保障城市运转,为人们带来便利。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循环利用这些包装,将其转化为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城市管理者、企业、研究机构和市民共同关注的问题。

如何建立绿色包装的循环系统?6月10日,澎湃研究所,一家关注中国城市发展进程的机构,与Huhtamaki普乐集团发起的思循派ThinkCircle平台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绿色包装,循环之路”的讨论活动。

在这场讨论中,各方嘉宾分享了他们对绿色包装循环之路的观察、研究与实践。其中包括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同济大学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Huhtamaki普乐集团纤维包装和食品服务事业部可持续发展和传播副总裁MichaelHoffmann。活动由Impact HubShanghai可持续消费合伙人杜怡佳主持,并得到了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和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的支持。

挖掘再生资源的价值,以实现其最大化利用。

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其中的包装物。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高效利用资源。赵凯指出,最近中国出台的相关限制类强制标准旨在解决过度包装的问题,既能让人们通过包装获得产品,实现其价值,也能更好地回收再利用包装材料。

赵凯补充道,最近中国出台的相关限制类强制标准,就是针对一些过度包装,既让人们通过包装能够拿到产品,实现产品的价值,也关注怎么更好地回收再利用这些包装材料。MichaelHoffmann认为,用过的纸杯是富有价值的再生资源,而不是废品。他以欧洲推进的纸杯回收项目为例,证明了它们是可以被收集、分类和有效再利用的。事实上,在过去的20年里,由于受到上游木材供应的限制,原生纸制品产量并没有太大变化,但纸制成品的实际产量却增加了4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回收利用。这说明回收是有效的,它减少了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压力。

中国城市在包装方面具有很大的再生资源回收潜力。杜欢政指出,包装产业规模大约为1.2万亿。所有产业发展都离不开包装。上海垃圾分类后,垃圾增量大部分是包装问题。

6月10日,同济大学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在思循派上发表了看法。

我们需要认识到包装在碳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杜欢政的观点,中国的碳排放量为100亿吨,如果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循环利用,那么碳排放量将减少25亿吨。根据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数据,到2035年,社会对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而循环经济在减碳方面的贡献可能达到46%。在包装方面,Huhtamaki普乐在中国上海的纸杯回收项目试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项目取得了可观的减碳数据,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循环经济的原则包括减量、重复利用和回收。MichaelHoffmann指出,在面对食品服务等特殊行业时,重复利用的原则可能并不适用。

这时,数据成为了科学决策的依据。MichaelHoffmann以欧洲宝贵的水资源为例,指出如果餐饮行业将一次性餐具更换为可重复使用的消毒系统,实际用水量将增加3.4倍。每年额外产生40亿升用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此外,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增加2.8倍,相当于一个拥有750,000辆汽车的城市排放量。

6月10日,普乐集团纤维包装和食品服务事业部可持续发展和传播副总裁MichaelHoffmann在思循派上发表了讲话。

MichaelHoffmann指出,近期欧洲的废弃物可持续处理层级管理体系正在朝着减少、重复利用和回收的方向发展,而回收的趋势正在下降。他认为,这是欧洲政策的意图避免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问题,而纸制品回收再利用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直面问题,才能找到创新之路。李志青指出,科技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使全球范围内单位GDP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在过去50年里大大下降。

李志青指出,科技进步使我们能够精准地追溯和检测许多环境影响。过去,我们无法追溯这些影响,因此将其归为外部影响。但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确定排放主体和影响程度。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挖掘资源的再生潜力。当然,这还需要整个城市系统、金融系统等方面的协同配合。

达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循环经济需要系统性的思维模式。赵凯指出,这意味着从生态设计、材料装备的前端,到使用环节,再到废弃后的回收再利用,都需要构建一个体系,并使其正常运作。如果只关注某一点,即使做得很好,放在整个体系中也会面临挑战。

6月10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思循派上发表了讲话。

在城市系统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障碍和堵点。杜欢政教授以逆向物流为例,阐述了城市管理方如何配合疏通堵点。一般物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而逆向物流则从个体消费端回收废弃物,累积成一定规模后回到规模化工厂处理。这意味着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连接末端生产工厂缺乏直接运转动力,需要政府提供空间资源,回收物存到一定量后才能规模化,进而让各方获利。上海出台政策,将1%土地用于低附加值废弃物仓库。这无疑是很好的措施,以确保系统顺畅运转。

杜欢政认为,总体模式可以大致描述为:政府提供土地,企业市场化建设运营,后端则是专门规模化处置废弃物的生产工厂。这些工厂应该是原生产企业,以便更好地引领供应链。

杜欢政教授还提到了绿色包装的例子,例如循环载具。目前,一些地方的邮政部门和车管所使用循环箱给车主寄车牌,这些箱子可以返回并多次使用。此外,一些品牌公司也在从工厂到仓储到门店的货物运输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循环箱。这些循环载具将对包装行业和物流行业产生改变。

李志青指出,绿色包装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最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即循环经济在包装方面的做法已获得国家认可。其目的并非给予补贴,而是让市场接受这一标准,并在此标准上规范生产和消费行为。然而,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否则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真正接受并执行这一标准。

6月10日,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思循派上发表了讲话。

政策应尊重回收品类规模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李志青也提到了包装回收规模化的瓶颈。他指出,规模化背后存在成本,需要通过更大区域内的政策均等化来克服地方壁垒,形成有活力的市场,使回收系统更加通畅。例如,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但各省之间的标准、政策和补贴仍有很大差异。只有克服这些差异,企业才能回收足够的设施设备,回收产业发展才能产生动力。

MichaelHoffmann也提到,所有事物都处于系统中,需要系统化地看待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各个因素如何相互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影响因素。拥有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水消耗和其他污染问题,探索更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6月10日,由ImpactHubShanghai杜怡佳主持的思循派讨论活动。

企业更关心如何提高效率并进行创新。MichaelHoffmann表示,普乐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制造等各个方面,并引进技术人员,开发完整的导则系统,旨在整个欧洲乃至其他地区实施。

让可持续发展能够持续下去。

循环经济不仅仅需要试点,更重要的是让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尝试本身得以延续。李志青指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绿色包装的核心在于将包装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外部性,特别是不利影响,如何内部化到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这就需要考虑包装生产、回收和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收益。

李志青强调,这看似是制度和法律问题。但在关注环境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对企业产生外部性影响。如果我们把压力过度强加在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那么我们不仅无法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可能会压垮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

MichaelHoffmann认为,良好的规章制度并不能阻止创新的发展。他以欧洲正在通过的立法为例,指出对某些可回收产品实施禁令,实际上阻碍了可回收再利用的食品服务基础设施行业的创新。

他介绍到,Huhtamaki普乐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成本。由于试点项目的实验性质,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多费用。这些投入是否能转化为企业收益尚不确定。作为一家公司,Huhtamaki已经非常努力地在所有不同市场中兑现承诺。

MichaelHoffmann针对之前提到的欧洲试点项目指出,商业可行性至关重要。例如,与StoraEnso合作的纸杯回收项目,在经过两年的启动期后,必须能够独立运营。如果在两年内无法自负开销,Huhtamaki普乐将无法继续提供补贴支持,那么这个项目就失败了。MichaelHoffmann也赞同上海的做法,认为地方当局的参与对于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Huhtamaki普乐提供优质的纸杯。」

为了推动包装产业更好地向绿色转型,金融界也可以发挥作用。李志青分享了中国目前正在制定的转型金融目录,该目录旨在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高碳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这样做的好处是,高碳企业不必立即采取接近零碳的高目标,而是在遵循公正转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软着陆来释放转型风险因素。未来,这一目录将覆盖所有传统产业。事实上,目前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产品相对较多,但迫切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

李志青认为,包装企业正在从传统向绿色转型,因此应该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过程。只有企业才能真正了解所在行业相对绿色的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经济金融学者结合企业和行业的状况,可以确定哪些工艺和设备能够为其提供金融支持,从而推动企业向低碳绿色生产渐进转型。

包装产业的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下游企业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碳关税。目前,欧盟已经开始实施这一政策。李志青指出,中国碳市场建设已经进入第三年,其最终目的是为碳排放定价。包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与以出口为主导的下游产业未来在国际社会中的碳竞争力密切相关。李志青认为,企业可以考虑尽早通过碳市场参与碳交易,以实现减排目标。

转变观念,携手共进。

包装回收循环的第一步,是每个消费者都是最末端的参与者。因此,全社会各方的努力都至关重要。杜欢政指出,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中,需要前端城市搭建的体系、后端引领的龙头企业以及中间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各方串联在一起。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整体连结。

6月10日思循派讨论的嘉宾,都是来自循环经济、绿色包装相关的不同领域。

杜欢政指出,企业应当承担起研发的责任,掌握能够让材料循环利用的技术。对于那些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更应当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当整合循环经济的供应链,深入了解其中的痛点,并共同推动解决。

例如,以Huhtamaki普乐在中国上海的纸杯回收项目为例,下一步需要扩大试点范围,深入研究难点并寻求支持。

消费者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杜怡佳指出,年轻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教条或刻板的说教方式。她所在的机构正在与消费品牌合作,推出创新活动和产品,让消费者参与并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MichaelHoffmann认为,消费者教育非常重要。他观察到许多类似的活动。此外,在欧洲的语境下,人们普遍认为“重复利用是最优方式”,但在餐饮行业可能并非如此。从科学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实际上,我们不能对产品进行孤立比较。

对此,李志青指出,包装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建立方法学和标准,测算减量化包装的消费使用以及绿色包装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的碳排放是容易实现的。上海去年已通过了碳普惠建设工作方案,意味着人们日常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碳都可以进入绿色金融范畴。

赵凯指出,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让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具有意义和价值。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并推动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正面的宣传,将绿色概念融入衣食住行的每个行动中,促进深层观念向循环经济的转变。在物品方面,我们需要推出更环保的材料,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选择。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实际上,这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说我们要拯救地球,而是要拯救我们自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