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几位共和党议员近日给国务卿布林肯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政府不要续签将于今年8月27日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此前,美国政府内部传出了正在辩论是否续签该协定的风声。作为中美建交的基础性文件之一,《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每5年续签一次,数十年来从未中断过。然而,在对“中国窃取美国技术”的高度恐惧心理下,这份协定的命运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
那些对中美关系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并不是一个“敏感合同”。它并不是旨在促进“高精尖”前沿科技合作,而是涵盖了环境、农业科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在它的框架下,中美双边的一系列涉及气候变化、农业、生物多样性等合作得以机制性展开。即使在两国关系受到台海危机、南海撞机等事件冲击的情况下,相关合作也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协定就像一张柔软的网,几十年来牢牢兜住了中美交往与合作的底线。如果说中美关系的“护栏”,《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就是最重要的“护栏”之一。
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不仅促进了两国在科研领域的合作,还直接推动了两国在商业、教育、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为中美两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特别是农业等关键领域,美国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然而,那些反华的议员却无法找到《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任何缺点,只能基于“担忧”对其进行攻击。即使是美国媒体也承认,这是“竞争对手可以搁置争议、携手合作的有力标志”。如果这样的温和、包容的协定也被视为“安全漏洞”或“威胁”而被迫叫停,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令人遗憾。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主流观点仍然倾向于续签协定。这表明他们希望维护对华理性的几条底线,并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协定的价值。换句话说,这份协定并不是美国单方面的援助或恩赐,中美之间的科技合作是双赢的。这也是合作协定能够续签至今的原因。然而,华盛顿畸形的对华政治氛围,让激进的反华政客如鱼得水。他们能够准确地选择目标并攻击,最终往往能够得手。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今年,该协定受到的干扰比过去都更大,有些人确实非常想将其搅黄。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国反华政客内心的不自信程度。他们完全忽略了美国在这一协定中有着对等的议题设置能力。只要与“中国”或“科技”沾边的事物,就会被他们视为洪水猛兽,从而下意识地感到恐惧。在妖魔化的政治氛围下,即使是了解这一协定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更愿意选择明哲保身、随大流,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两国关系加速恶化。
无论走到哪里,华盛顿都在高谈阔论修建中美关系的“护栏”,但实际上,它正在或被动地松动、甚至敲掉中美关系的地基。《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存续将具有风向标意义,如果它被叫停,中美关系的其他大片地基也很可能随之迅速垮塌。因此,我们呼吁中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国内的有识之士,站出来谴责个别美国政客的破坏性举动,并对其施加强大的道义压力,避免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被少数美国政客绑架和牺牲。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享科技发展的成果。华盛顿的一些人试图将“科技成果”藏在被窝里,担心别人会偷走它,但最终会窒息自己创新的前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科技成果的价值最终都取决于它被全人类共享的程度。
本文是环球时报社评。
《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ID:hqs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