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北渚一村是当地著名的“农机专业村”。村子里有40多位专业的农机手。每年,他们都会购买最新的农机设备。从5月中旬开始,他们会随着麦浪的成熟而逐渐收割作业。他们从湖北开始跨区收割,一直向北延伸到内蒙古。
北渚一村村民王长玉拥有20多年的收割机驾驶经验。今年夏天,他在湖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已经收割了3000多亩小麦,预计还剩1000多亩。
“以前做农机手虽然也能赚钱,但特别辛苦。”王长玉回忆道,1998年他和同村几个村民合买了一台小麦收割机。本来很高兴,但麦收期间一下地,户外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驾驶舱就像一个“桑拿房”,开着窗户,土块不断往里“钻”,收割完麦子后,人就变成了泥人。“当时还有农机手在收割麦子时中暑的情况,一天最多收割30多亩,机损率4%以上。”
王长玉表示,在过去的1个月里,他每天都坚持在户外工作。虽然有些疲惫,但由于驾驶室内有空调和悬浮式座椅,所以颠簸并不明显。同时,新型收割机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每天最多能够收割200多亩小麦,机损率甚至不到1%。
减少损失就是增加收入。以河北省为例,今年河北夏收小麦面积超过3300万亩,如果机损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粮食超过1300多万公斤。
17日傍晚,王长玉驾驶着小麦联合收割机,准备在晚间继续抢收小麦。(新华社记者赵鸿宇摄)
记者在王长玉的收割机上发现,机器内配备了北斗定位系统、自动测量系统等先进设备。收割完成后,机器能够自动显示收割面积、小麦重量等信息。王长玉表示,最新的农机设备性能优良,收割速度快,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保修一年,即使在外地使用也不用担心机器出现故障。
王长玉向记者透露了一笔账:今年新购置的农机,到手价高达14万多元。然而,几个月后,这些农机可以以12万元左右的价钱卖给一些种粮大户。这样一来,农机手虽然损失了2万元左右,但他们不再需要承担资金压力。在农闲时,他们可以安心外出打工。
同时,成安县的农机手每年使用最新农机,在业内享有盛誉。很多地方都会提前与他们联系,扩大了他们的作业面积。今年每亩地机收价格约为70元,扣除各种成本后,一个麦收季可赚取10万多元。
经过数天的连续作业,王长玉正在检查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各项设施。(新华社记者赵鸿宇摄)
目前,成安县的“农机专业村”已经有10多个,其中西魏村就有一个。西魏村村民李志强在10多年前开始学习驾驶农机,当时收割机还是一项新鲜事物,他总是排在队伍的末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割机变得越来越普及,如果只在本区域机收,很难获得盈利。因此,李志强开始尝试跨区域作业。
“以前到了新地方,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睡在收割机里,特别难受。”李志强表示,现在许多地方都建起了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不仅提供免费住宿、饮用水和防暑降温药品,还提供农事作业路线图和气象信息等,这些都让人感到非常温暖。(记者赵鸿宇)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