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个澡,命就没了?!医生提醒:千万别再这么洗了!

洗个澡,命就没了?!医生提醒:千万别再这么洗了!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到了夏天,天气变得炎热。

洗澡。

「已经成为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

然而,这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之前,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发了一条令人唏嘘的微博:《一桶冷水毁了一个家》。这场悲剧的起因仅仅是一桶用来消暑的冷水。

图片来源于微博截图。

丁亚辉医生写道:这场悲剧的起因,仅仅是40小时前的一桶冷水,一桶原本用来消暑的冷水。

这场悲剧的开始,只是 40 小时前的一桶冷水,一桶想用来消暑的冷水。

在患者将这桶冷水浇到自己身上之前,他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身体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人。然而,在浇完冷水后,他开始出现持续性的胸闷。起初,他以为自己只是中暑了,所以一直坚持没有去医院。

几个小时后,他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胸痛。他立即赶到当地医院就诊,结果发现自己患有大面积心肌梗死。

当地医院迅速采取介入治疗,用支架开通了完全堵塞的前降支。然而,他的情况仍然逐渐恶化,血压也开始难以维持。胸闷再次加重,身体内环境也逐渐崩溃。最终,在抵达我们医院的那一刻,他的心脏彻底停止了工作。

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避免骤冷刺激,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类似的意外事件几乎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博士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位70岁左右的亲属在一次洗澡时突然倒地身亡的事件,这是心源性猝死。这个悲惨的事件令人感到悲伤。

北京中医药大学罗大伦博士曾刊文讲道,自己的一位亲属,刚过70岁,就在一次洗澡时突然倒地去世了,心源性猝死,令人悲哀。

据辽沈晚报报道,2013年夏天,沈阳一名40岁男子在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不幸引发心梗,倒在浴室里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法制晚报曾经报道过类似的案例。2012年夏天,北京一名19岁的年轻小伙在洗澡后与同事聊天时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尽管现场同事经过抢救后使他的心跳短暂恢复,但最终仍未能挽救他的生命。

:为什么好好地洗个澡会出意外呢?以下这个原因值得我们重视!

:为了保护皮肤,水温不应过高,应与体温接近,一般使用35°C~40°C的温水为宜。

:如果水温过高,会导致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缺氧。而如果水温过低,皮肤毛孔会突然紧闭,血管会骤缩,出汗散热会受到阻碍。

夏天,有些人喜欢在清晨洗冷水澡。但是,从热环境突然进入冷水澡的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意外。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时贪凉而再次洗凉水澡。

1.在进行脑力劳动后,适当休息后再进行洗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在“头脑风暴”后都喜欢在洗澡时“醒神”,但需要注意的是,脑力劳动后不应该立刻洗澡,应该休息一会儿再洗。

这是因为脑力劳动时大脑运转速度快,对血液需求量大。如果洗热水澡,血液会流向体表皮肤。在洗澡过程中,体表对血液的需求量大,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量突然降低,引发晕厥。

2.饮酒后不宜洗澡。

酒和热水的刺激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导致大量血液从内脏转移到体表。这会引起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从而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应提高警惕。

3.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当身体受到热水刺激时,肌肉和皮肤的血管会扩张,导致血液流向肌肉和皮肤,从而进一步增加其他器官的供血量不足,特别是在心脏和大脑。

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来说,如果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

4.在感冒体虚时,不要洗澡。

当老年人感冒体虚时,洗澡可能会出现意外。因此,应等到身体康复后再洗澡。在洗澡时,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

5.饭后不宜立即洗澡。

饭后一小时,由于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此时洗澡可能会加剧心脏缺血的情况。

有些人习惯在洗澡时“泡在水里”,这虽然爱干净,但长时间洗澡对身体并不好。

洗澡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对于老人、小孩以及心血管患者来说,洗澡的时间最多不要超过20分钟。

时间过长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时间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那么,洗澡的第一步应该先做什么呢?是洗头吗?

如果先洗头,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从而诱发脑血管疾病。因此,建议在身体适应热水后,再洗头。

清洗身体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都是先从四肢远离心脏的地方开始清洗,然后再清洗躯干。

请记住,过度清洁皮肤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要总是用毛巾反复搓擦皮肤,因为这样会损害皮肤,导致皮肤角化层脱落,使皮肤变得更加干燥。

洗澡前,最好先喝一杯热水,这样可以保持身体温暖,避免在洗澡时因出汗而感到口渴。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保证浴室的通风也很重要。因为高温和高湿的环境可能会导致胸闷、气短、头晕和眼花等症状。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地面的湿滑,以防止摔倒和受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