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拍马,投入多少时间去研究去表现也不为过

李刚:拍马,投入多少时间去研究去表现也不为过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6月22日,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马业协会摄影家分会会长、河南省当代摄影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刚携作品参加了北京艺术博览会。展览以“马”为主题,共展出27幅摄影作品,皆出自李刚的三部同名画册。全视影像画廊特别策划了此次展览,通过摄影展览、画册展示的形式,结合展览体验、展品销售,提升了艺术价值。观众、藏家、媒体等共同感受并探讨了李刚个性化艺术创作——对马的观察、规解和形式的系统化提炼及对自然生命的深思冥想。

《吕氏春秋—本味》中说:“马之美者, 青龙之匹,遗风之乘。”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马”与天上神龙相媲美。马作为一种特殊物种和重要角色,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参与了人类历史的书写。在这个过程中,马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通过移情转化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进入了人类精神的构建,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马文化。正因如此,李刚对拍马执着了近20年时间,从河北拍到新疆,拍的马中有伊犁马、山丹马、三河马、河曲马、蒙古马等等。李刚用自己的话说,“中国人拍马天然带着中国人对马的理解,带着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李刚认为,马文化的本质内涵完全超越了作为物种的马的自身,在与人类共存的6000年中,不断地生发、拓展、融合、淬炼、升华,成为超越地域、超越民族、超越时空的人的精神存在。摄影的直接性、真实性、见证性、可信性都是其他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不论是科学记录还是艺术创造,摄影都为马文化提供着新的可能性,不断地发掘摄影新的可能性,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将带来马文化新的发展和极大丰富。马的厚重历史和马的当下境遇交织,让人不得不专注,而马文化所具有的张力,则更是投入多少时间去研究去表现也不为过。

《雪原马》、《相与抽象》和《一群马满天星》是李刚拍摄经历中三个重要阶段的总结。第一阶段《雪原马》关注雪原中的马,对马的摄影描述是具体的、直接的;第二阶段《相与抽象》关注马的局部和细节,将马的摄影表达走向抽象化;第三阶段《一群马满天星》关注马的神性、人性和灵性,表现马的精神气韵。在《雪原马》和《相与抽象》中,李刚利用摄影的精确记录和客观再现马的本貌,更注重艺术表现力。在《一群马满天星》中,他已经在用摄影借助马的表象来表现精神世界的活动。可以说拍摄马的过程与他对生命的观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超越图像和形式的艺术力量。

李刚拍摄马匹时,注重挖掘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他将自己的观念融入摄影艺术中,创造性地转化到光影之间。在马匹的姿态和奔腾中,在落日归山海间,在皑皑雪原上,他用镜头抒发自然与生命的禅意之美。在拍摄中,他用平实的舒缓的黑白影调叙述马匹的日常生活,并试图从中透露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脉络。例如,在《易经》中,阴阳相生相克,万事周而复始;在《齐物论》中,世界万物浑然一体,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李刚对马匹的美学探索和艺术阐释,丰富地展现了更多人对马匹的认识和了解,集艺术、自然、人文高度融合的“马化世界”。这是他心向传统,通过马匹影像展现出来的文化图景,也是他通过马匹这个符号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视觉化传承的艺术成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