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英国教育转载。」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运营着一个官方网站,旨在提供关于英国教育、留学、签证和考试等方面的信息。该网站旨在通过在英国和各国人民之间建立联系、理解和信任,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该网站的域名为britishcoucil.cn,欢迎访问。
74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近期,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接连接到多起中国公民遭遇虚拟绑架网络电信诈骗、私下换汇被骗等案件,给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
一、作案手法及案例。近期,有中国公民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反映,各类诈骗案件频繁发生,包括虚拟绑架网络电信诈骗、私下换汇上当、网络交易和租赁房屋被骗等。其中,留学生是主要受害群体。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虚拟货币等手段进行诈骗,手法不断升级,值得警惕。相关手法及案例如下:(一)虚拟绑架。
(一)虚拟绑架
近期,多名中国留学生(尤其是新生)遭遇了虚拟绑架网络电信诈骗。诈骗手法相似,当事人接到诈骗分子来电,声称其卷入刑事犯罪并将被引渡回国判刑。若不配合调查,诈骗分子将利用仿造证件、话术、取保候审告知书等文件获得当事人信任,对当事人实施精神控制。
诈骗分子会诱导当事人以“学校要求提供保证金”、“提前缴纳学费”、“去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为借口,向家人骗取资金。当事人将资金转给诈骗分子后,他们仍然不满足,会指使当事人搬离宿舍,去酒店开房,并切断与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的联系,配合拍摄被“绑架”的视频和照片。诈骗分子会通过控制当事人的微信,将被“绑架”的信息发送给家属,并索要更多的资金。当家属看到“虚拟绑架”的视频和照片时,往往会感到惊慌失措,并误认为孩子遭受了绑架,从而提供赎金。这样一来,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就会受到损失。
(二)私下兑换外汇。
案例一:某中国留学生李某通过社交媒体结识了一位诈骗分子。对方声称能够以合适的汇率帮助李某兑换英镑。李某向诈骗分子转账人民币后,却未收到相应的英镑转账。这导致了李某的财产损失。
案例二:某中国公民在二手物品交易微信群中私下换汇。诈骗分子以某餐馆为中介,骗取当事人信任,声称可以完成交易。当事人将人民币转账至诈骗分子账号,随后从餐馆提取现金。在准备离开时,餐馆告知当事人未收到诈骗分子转账,并强行索回现金,导致财产损失。
(三)通过网络进行交易。
比特币诈骗行为通常以假冒投资机构或钓鱼网站的形式出现,诱使用户转账以获取非法利益。例如,某中国公民在社交媒体上联系购买比特币,并向诈骗分子转账。然而,诈骗分子并未向其提供比特币,导致其财产损失。
(四)冒充房东。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低价出租房屋的信息,便联系了发布该信息的诈骗分子。经过实地看房,诈骗分子用甜言蜜语哄骗该留学生,使其在不清楚房主的情况下与诈骗分子签约并付款。然而,入住时才发现真正的房主并非诈骗分子,他并不具备出租房屋的资格,导致该留学生被骗走了租金。
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在此郑重提醒旅英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要提高对各类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请注意以下事项:(一)谨防电信诈骗。如果接到自称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英国NHS等来电,声称涉及“洗钱”、“走私”等案件,或要求当事人提供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等,可确定这是电信诈骗。应马上挂断电话。如有疑问,可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外交部12308热线求证。
(一)谨防电信诈骗。凡接到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英国NHS等来电,内容涉及信函、文件或包裹内容表明当事人涉及“洗钱”、“走私”等案件的,或以任何名义索取当事人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等要求的,可确定是电信诈骗,应马上挂断电话。如有疑问,可向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外交部12308热线求证。
(二)避免私下换汇。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私下换汇存在极高的资金被骗风险。即使成功兑换,也存在被犯罪集团利用进行洗钱犯罪的风险,并可能面临执法部门的处罚,影响求学、就业和合法居留。
(三)防范虚拟货币交易风险。我们应当认识到虚拟货币的本质危害,因为它不受法律保护,具有匿名性和难以追踪等特点。因此,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极易被骗,造成财产损失。此外,虚拟货币交易也可能被犯罪集团利用,用于洗钱等非法行为,我们可能无意间成为这些犯罪行为中的一个环节,成为“洗钱”的受害者。
(四)请勿通过非正规渠道租房。在租房过程中,应提高警惕,仔细辨别,通过正规合法的中介渠道签订租赁合同。在签订合同前,应认真查看核实中介资质、核对房屋产权归属和房屋情况等信息,以防上当受骗。
(五)建议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以便学习防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国家反诈中心”小程序具有报案和来电预警功能。
如果不幸上当受骗,应立即向英国当地警方报案,并向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尽快联系本人开户行,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如果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此外,还可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或拨打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诈中心。
主要联系方式包括在英国报警拨打999或101,登录网站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或拨打中国报警电话110,联系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注意,这些电话都是可以帮助您的。
在英国报警可拨打999或101,也可登录网站https://www.actionfraud.police.uk/;在中国报警或联系中国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可拨打110报警电话。
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的电话号码是+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联系电话是:+44-7810792326。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的联系电话是:+44-161-2248986。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的联系电话是:+44-131-3374449。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的联系电话为:+44-789530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