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目标瞄准小学生!11岁小学生被骗8998元

骗子目标瞄准小学生!11岁小学生被骗8998元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骗子,他们专挑青少年下手!

一起来看看吧。

丰源度假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名11岁的小学生被骗走了8998.79元。

黄女士的11岁女儿小雨(化名)在使用妈妈的手机时,收到了一个社交软件上自称是客服人员的好友申请。对方在申请中提到,加入“赠送福利群”并领取相关福利。小雨出于好奇,加入了该群。在“客服”的语音指导下,她领取了“福利”。

但是,“福利”还没来得及领取,“客服”突然告诉小雨,由于小雨操作失误,她的妈妈的社交账号被冻结了。如果不在规定时间内“解冻”,将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年幼,小雨被对方的话语吓到了,急忙询问如何操作。“你千万别告诉爸爸妈妈,现在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不然警察会上门抓人。”在“客服”的威胁下,小雨失去了判断力,立刻躲进房间,并按照要求提供了母亲的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

随后,“客服”利用黄女士名下的手机号码成功登录某网购商城,并通过验证码设置免密支付功能。接着,他以购买商品为由,转走了黄女士8998.79元。

在这期间,“客服”发现黄女士的银行卡余额还有近8万元,于是她诱导小雨以“登录网课需要人脸识别”为由,让妈妈通过“刷脸”登录她的手机银行APP,并计划转走剩余的钱款。

当小雨向黄女士“刷脸”时,黄女士感到奇怪,为什么女儿要“人脸识别登录网课账号”。她发现女儿已经独自躲在房间里打电话超过1个小时,出来时表情也不对。黄女士立刻追问,才得知女儿被骗了。

一位14岁的女孩被骗走了17万元。

14岁的女孩小晴(化名)在刷短视频时。

一则“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小晴心动不已,没有多加思考。

便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

添加对方为好友,对方并不是客服人员。

对方不是客服,而是自称北京市公安局“周警官”

“你存在恶意拖欠他人6万元的行为,正在被公安机关调查!”小晴说。

当小晴看到“周警官”发来的令人震惊的消息时,她感到非常慌张。随后,“周警官”出示了他的警察证,并要求小晴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价值1万元的指定商品,以解除她的涉案嫌疑。

在得知小晴的手机没有开通支付功能后,“警服”的“周警官”直接开启了视频通话。他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小晴购买商品,只要小晴使用父母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并转账即可。

于是,小晴因为担心“涉案”而偷偷拿起妈妈的手机,在骗子的恐吓威胁下,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分13次扫码转款,合计被骗17万元。不久后,家长发现了此事,急忙到松岗派出所报警求助。

▲骗子与小晴的聊天记录。

在派出所,小晴的父亲表示,他一直没有给女儿的手机开通支付功能,也没有告诉她家里的银行卡密码。但是,他没有想到,在骗子的诱导下,小晴偷偷地使用了妻子的手机,并模仿妻子的语气与她聊天,还发了一条询问银行卡支付密码的信息。

此外,小晴的父母还表示,由于他们经营的餐馆生意繁忙,平时对小晴的关注较少,沟通也不多。这导致小晴在遭遇假网警时,不敢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一些事情。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遭遇了电信诈骗。

少则几百元,多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孩子总是喜欢玩手机。

家长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并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对于孩子必须使用的电子设备,检查其软件安装情况。除了必要的、用于学习的学习软件外,尽量减少游戏、社交、视频等软件的安装。

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和链接,不要理会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特别是不要轻信中奖、赚外快等广告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家长应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保持冷静。

家长应当妥善保管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支付密码。在开通免密支付时,应谨慎考虑。同时,家长也应密切关注孩子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号余额。

4岁

需要强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多与成年人交流沟通。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讲述相关案例,灌输防诈知识,引导孩子注意防范。如果孩子遇到无法辨别的事情或受到侵害,应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并及时报案。

来源:新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程永平 审核:

审 核|苟金斌

终审 |杨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