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和堂[√]-中医养生-入夏养生关键在祛湿

萬和堂[√]-中医养生-入夏养生关键在祛湿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进入夏季,祛湿解热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中医认为,夏季空气湿度增大,皮肤汗液难以蒸发,阻碍人体散热和气化功能,从而产生湿邪。因此,祛湿是传统养生的重要环节。夏季祛湿应注意生活细节。

首先,不要在睡前洗澡,尤其是在湿发入眠的情况下。许多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往往要等到睡前才去洗澡。有些女性甚至在头发湿漉漉的情况下就入睡了。长期这样,会导致湿邪侵入头部乃至体内,容易引发风湿头痛。而且,晚间是人体休息的时间,抵抗力较弱,也容易受凉。

不要喝凉水,而要喝温水。有很多人在酷热的天气中大汗淋漓,却大量喝冷饮。小儿甚至大吃冰棍儿、冰淇淋。但他们不知道,冰冷的饮料进入肠胃后,会刺激局部黏膜血管痉挛、收缩,大大影响人体组织吸收水分。还会使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湿气流注肌肉,结果也是越喝越渴。

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吹空调。夏天人体汗毛孔张开,人们每天在室内外进出,如果在烈日下出汗后突然进入空调场所,骤降的温度会让汗毛孔突然关闭甚至堵塞,侵入体内的寒气更容易损伤人体阳气。另外,在空调环境中,人不出汗,还会把本来应通过发汗外泄的湿浊留在体内,引发湿热病症。

多运动,健脾排湿。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特别是脾脏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适当食用祛湿养生粥,如银花粥。银花性甘寒,气味清香。用30克银花水煎取浓汁约150毫升,再用50克粳米,加入300毫升水煮成稀粥,分早晚两次温服。此粥可预防中暑,尤其适合风热患者、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 荷叶粥。取一片新鲜荷叶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水煎取浓汁150毫升,加入100克粳米,适量冰糖,加水500毫升煮成稀粥。每天早晚各食一次。荷叶香气微涩,具有清热解暑、消烦止渴、降低血压和减肥等功效。与粳米、冰糖煮粥香甜爽口,是清热祛湿的良药。 薏米红豆粥。薏米能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红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由于它是红色的,入心经,因此还能补心。将50克薏米和100克红豆加水约1000毫升熬成粥,目的是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穴位针灸祛湿。阴陵泉和足三里穴也是祛湿的佳穴。阴陵泉位于膝盖下方,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是治疗脾健胃的第一穴和祛湿要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两穴同用,共奏健脾渗湿之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