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前滩综研:上海的招商,是战略招商、精准招商

媒体聚焦 | 前滩综研:上海的招商,是战略招商、精准招商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前滩综合研究

决策研究 数据应用。这样更简洁明了。

公共活动 共同基金编者按:

关注我们。

编者按:2023年6月9日,新华社客户端《瞭望东方周刊》媒体号推送了一篇文章,题为《上海招商有新招》,其中发表了我院专家的观点。现在,我们全文转载如下:上海招商有新招

上海招商有新招

上海招商有新招——《瞭望东方周刊》

记者万宏蕾,编辑顾佳赟。

顾佳赟上海的美丽风光。

5月19日,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宝山区达成协议,将在宝山设立公司的创新总部。作为一家成都本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是该公司在上海投资的最大一笔。

"我们是做物流配送机器人的,在末端消费场景里,第一个客户对象就是高档写字楼和社区公寓,因此一线城市尤其是上海市场的拓展就特别重要。"成都越凡创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黄山解释道,选择上海的理由是“”。

这是在“沪利共蓉·机遇无限”2023上海·川渝投资合作推介会上发生的一幕。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一直是四川等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此次上海西向“逆行”招商引发了广泛关注。推介会当天,投资上海·宝山川渝服务点和投资上海·金山川渝服务点也正式揭牌。

"各大城市都在加快经济恢复与重振步伐,在招商引资的赛道上一路狂飙。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动员力量拼商机、优化营商招企业、树立形象引人流和招才引智抢人才等。"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周学强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上海的招商,是战略招商、精准招商。"

”全面出击。

在4月6日举行的2023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再次向全球企业发出邀请:“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与机遇同行。真诚欢迎各位企业家常来上海、投资上海、扎根上海”

在激烈的区域和城市竞争中,上海近年来不断调整策略,从过去的“低调”招商转变为积极主动出击。

2023年伊始,上海的招商引资工作迅速展开。

1月30日,上海举行了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强调,上海的招商引资应紧跟科技创新的新趋势,更具针对性地吸引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项目,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自今年以来,上海市领导已会见了51家跨国公司全球高管。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109批跨国公司企业高层代表进行了交流,其中“加码合作”成为了双方探讨的焦点。同时,上海市政府连续出台了新的吸引和利用外资政策,相关部门还前往多个城市上门招商。

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的3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带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进行学习考察,共同商讨合作发展的大计。

4月23日至25日,龚正率领上海市代表团访问新加坡。随后,他于4月26日至29日再次率领上海市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最后,在4月29日至5月2日期间,龚正再次率领上海市代表团前往泰国。

在出席新加坡企业圆桌会时,龚正表示,上海将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上海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并诚邀各国企业分享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在沪的外资企业共有7万家,它们为上海市贡献了约1/4的GDP、1/3的税收、1/2以上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近2/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在大力推进境外招商引资的同时,上海招商团队也不遗余力地奔赴内地城市,全方位开展对内“撒网”。3月,“双城合璧·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举行,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包括投资上海·虹口北京服务点和投资上海·闵行北京服务点。这两处服务点的揭牌仪式也同时举行。

"投资促进无非就是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固定资产投资,桩基打下去;另一方面就是新签约项目,数量要上来。"上海市市辖区投资促进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今年招商引资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接‘大象回家’,关注大项目、大企业,以及新赛道上的布局;另一方面不放过‘蚂蚁雄兵’,也就是一些投资规模不大的企业。"

4月25日,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新时期强化投资促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措施》,并制定了“24条”具体实施细则(以下简称“24条”)。

“这应该是上海首次在市级层面出台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政策,以往一般是区级层面。”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平如是说。

"新政吸收了已出台的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要点,并对部分条款试点突破,以此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激发更多投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企业最关心的招商奖励、招商模式、载体保障、人才供给等要素,新政加大了支持力度。"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介绍说,新政策推行落地即奖励计划,提供“真金白银”作为奖励,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重大项目最高奖励1亿元。此外,上海还发挥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探索“基金招商”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园区平台、国有资本等参与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系列产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服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据悉,上海将继续关注企业需求,制定并发布“24条”招商新政的具体实施细则。

在4月6日举行的2023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上海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招商引资“成绩单”:2022年,上海共签约了1375个亿元以上的重点招商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签约了353个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254亿元。近期,又梳理出168个重大招商签约项目,总投资额高达327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共有26个代表性项目进行了签约。

"很多人觉得上海的招商政策不多,其实这是误解。落地扶持、研发扶持、普惠扶持、人才等政策,应有尽有。我们不仅有政策,更有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一事一议的好政策。只要你敢投,我们就敢给。"王东如是说。

上海的吸引力。

"洽谈具体商务事项会议刚结束,微信工作群就建立起来了,部门领导和具体协办工作人员都在其中,有问题随时协调。"意大利时尚集团IGFDGruppoS.r.l.(以下简称IGFD)的主席古诗玄对上海市松江区的营商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IGFD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并在上海、深圳、武汉、宁波等地设有近十家自营奢品百货。2022年8月,古诗玄与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接洽后,被松江的战略优势和营商环境所吸引,决定“将IGFD集团其他子公司归并到松江”。

“在城市招商引资过程中,单纯比拼优惠政策的思路已经过时,我们希望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金山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洽谈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会组成政策服务团队,清楚地向企业介绍落户后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服务。

5月29日上午,金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在区确权登记事务中心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颁证仪式。他们共同为“交地即交证”项目颁发了证书,这也是上海市首例“交地即交证”项目。

按照流程,用地单位在获得划拨土地批准文件后,需要依次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权属调查报告、契税完税证明,最后到不动产登记窗口申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为了让民生工程早日拿地、开工、运营,瑞金医院金山院区项目通过部门联动、信息共享、靠前服务、登记预审等方式,申请并办理各类审批文件的时间压缩至11天,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从拿地到拿证的时间差。

在2023年1月,《上海市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该方案提出将世界银行的新指标体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参照。这被称为上海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的6.0版。其中,“交地即交证”模式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贯彻落实6.0版方案的新举措。

自2018年以来,上海已连续实施了六轮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证照办理、项目审批、企业注销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经验,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在各地投资推介会上,上海提出了一项宏伟计划:向所有企业提供“五个最佳”,包括最优质的生活、最丰富的人才、最完善的产业生态、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最优质的政策服务。上海还承诺“五好五不缺”,即有好项目、好产业、好应用、好创意和优秀团队,上海都将不遗余力地满足。这些举措旨在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来上海投资发展。

“根据我们在长三角的调研,长三角民企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三亿产值,三千万利润,三百名员工。他们自认是‘腰部’企业。这类企业积极谋划创新转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面和基础盘的组成部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上海对这个群体应该给予特别关注。”周学强建议,“同时,联动分析头部企业和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以此把握商业景气和技术变革。”

“企业引进来后,上海要怎么做?一方面,要积极攒资源,帮助企业全球开拓布局;另一方面,要稳住阵脚,打造一个容小、容缺、容慢、容错的宽容的环境和机制,让刚起步的科创类企业安心发展,敢闯敢试。”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研究部主任、上海零号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刚认为,从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上海市各级政府已经做得很好。下一步,他们应该在更精准、更高效地对接企业需求方面下功夫。

"高效的协作机制是企业能够茁壮成长的生态体系。"张志刚表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目前上海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他说:"不止是针对已落地企业提升协作服务效率,还要帮助犹豫的企业最快做出落地决策,这种效率背后是上海的吸引力。"

"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加油站’,责无旁贷,要使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得以便利化流通,让市场主体通过上海‘下海’和‘出海’,让创新要素‘流’起来,造就科技创新节点,使节点之间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而组建起覆盖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创新网络,拼接出符合国家利益的最优版图。"周学强说,"还要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积极的企业政策、积极的人才政策,以及相对超前的基础设施政策。当下的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减’与‘简’,让用政策的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听得懂、够得着、用得上,持续打造整体便利、相对便宜、全面安全、本质公平、竞争中性、持续开放的营商环境,打造上海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5月31日,马斯克莅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参观,并与员工们合影留念。

发挥长处,弥补不足

据“24条”,上海正聚焦招商奖励、模式、载体,以罕见力度推动面向“3大先导产业、4个新赛道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表示:“如果说‘3+6’新型产业体系(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3大先导产业,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6大重点产业)是上海产业的‘今天’,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领域是上海产业的‘明天’,未来产业就是上海产业的‘后天’。”

“目前,上海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部分领域断链断供风险较大。在3大先导产业,均明显存在外国技术垄断或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代差。避免被动‘断链’‘脱钩’,上海必须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智力和各类资源,更快提升供应链的安全和韧性。”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殷凤如是说。

“招商引资过程中,总体上就是按照上海的产业定位,做长长板、补齐短板。有些短板领域兄弟省市做得比较好,在补链强链方面,要虚心借鉴。”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形成市域空间新格局,其中“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指的是“南北”,即上海的东南部地区,包括金山区和宝山区。这两个区域是上海实施“南北转型”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正在全力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精细、绿色方向发展。

“在北京的招商推介以虹口和闵行为重点,而此次成都的招商推介则以宝山和金山为重点。这也是上海精准招商的体现。”王东表示,宝山和金山两个区拥有丰富的企业资源和核心技术,与川渝地区的重点产业领域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双方将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合作,聚焦要素资源共享与产业赋能发展,深化战略合作关系。

"要让企业了解上海的产业发展定位和空间规划,就要进一步促进信息流通、要素流通、人员流通,促进资源要素的匹配。要把我们的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主动讲出来,了解是合作的第一步。"王东表示,投资上海·宝山川渝服务点和投资上海·金山川渝服务点的常态化驻点旨在了解川渝地区的产业发展情况,梳理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和专业的政策解读服务。这将帮助企业探索更好的合作机会,向川渝企业释放上海的吸引力。

“下一步,上海将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服务点,发挥开放合作的前哨站、产业招引的探索者、项目招引的联络员等重要作用,集聚优势资源,激发产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采编:朱子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