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 | 高考后如何调适心理

名师课堂 | 高考后如何调适心理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紧张的高考已经结束,无论结果如何,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放松下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高考前的心理调适,但对高考后的心理调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看来,高考后的心理调适比考前更为重要。考前,考生和家长都处于强烈的目标感和方向感之中,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产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基本上是由压力造成的。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就能很容易解决。而高考后产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则更加复杂且充满变数。

在此,我对高考考生及家长如何进行考后心理调试谈一些认识: 对于考试结果不理想的考生,他们可能没有考入之前预期的学校和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消沉。小学到高中的学习只是对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相当于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热身运动。真正的起跑线在大学。在大学里,他们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很多其他课程,并且学习方式与以前不同。因此,他们需要迅速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考的就是思维以外的能力,例如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社会实践等等。而这些才是人生中的核心要素。 有机构专门对历年的高考状元做过追踪调查,发现大部分状元过得并不如意。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因此,他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及时地转换角色,并在陌生环境中适应力。这是一种学习力。

  考试结果不理想的考生,可能没有考入之前预期的学校和专业,但也不要因此而消沉。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是对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的训练,相当于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热身运动,真正的起跑线在大学。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习很多文化课以外的东西,并且学习方式跟以前大不相同。迅速地转换角色,适应大学生活,考的就是思维以外的能力了,例如待人接物、人际关系、社会实践等等,而这些才是人生中的核心要素。有机构专门对历年的高考状元做过追踪调查,发现大部分状元过得并不如意。考试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个概念,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及时地转换角色、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力都是一种学习力。

对于那些考试结果非常理想的考生来说,由于考前紧张的备考,可能会进入一种催眠状态,即只关注目标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内在潜能会被充分调动,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是,随着高考的结束,目标已经达成,他们可能会突然感到迷茫。部分考生可能会把这种迷茫带到大学阶段,导致他们过着混乱的生活,甚至可能在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时就选择放弃。笔者曾担任过某大学心理中心的职员,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另外,还有一部分考生在考前过于紧张,考后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放松”。这种放松包括放纵、暴饮暴食、长时间睡眠、持续玩游戏等等。真正的人生始于大学阶段,希望这些考得好的孩子们能够在大学阶段继续努力,经营好未来。

编辑:给家长的建议:

编辑:高考结束后,许多考生都会离开家去求学。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内,家长应该珍惜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接触,因为这是孩子们真正意义上成长的开始。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及时转换心态,不再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故事,谈论对人生的看法。如果有时间,家长应该带孩子出门旅游,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总之,当孩子长大后,家长首先要做好角色的转换。

编辑:高考只是一个时间节点,家长和孩子未来要面对的都是角色的转换,都需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

李闯,一位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四川省科协心理咨询专委会理事,德阳市心理协会会长,NLP执行师,EAP导师,催眠师,心灵成长导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他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中常见的典型问题。

文图|李闯

编辑 |张茂 校对 |刘芳

责编:蒋文戈 监制:向彤剑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德阳新闻”客户端,探索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