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主办了一场名为“厚植文化传承发展之根: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涵”“如何理解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大意义”“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文艺界、传媒界应当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承担什么职责”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这次研讨会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战略部署。我们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从考古工作做起,注重实证,注重创新,注重交流,注重共享。
在研讨会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等专家学者,来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认为中国考古学百年来的发展及其成果,为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以及早期文化精髓和精神标识提供了大量史料和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们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部署,让全体中国人理解和认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进一步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诗词界、美术界、舞蹈界、戏剧界和文艺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如周文彰和吴为山等,认为文物和美术、戏曲、诗词和舞蹈等艺术形式是守护中华文化根脉的有效载体。他们提出,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就必须将文艺资源和历史资源进行融会贯通。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同时,也要挖掘并展示其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的内容。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为赓续、发展古老文明提供深厚宏阔的精神支持。我们要向世人展现中华文明的恒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责任。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负责同志介绍说,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我们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能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展现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了发挥好文化央企和文化传媒主阵地的作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正在联合国内外有关机构积极开展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工作。我们不断加大对文物、古籍、非遗等的研究与传播,通过发掘其精髓、提炼其精粹、形塑其标识,有效展示其独特的价值与文化魅力。同时,我们用好新技术、新平台,多元化、多维化进行创新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