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建城市、搞工业、保生态都要用地,必须精打细算;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习近平总书记:建城市、搞工业、保生态都要用地,必须精打细算;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导读:

今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和会议上反复强调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并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城市规划】(planning_org)经过搜集整理,现将相关论述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回顾学习。

本文共计3089字。

2023年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釜底抽薪比扬汤止沸更有效,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尤其要确立这个观点。大多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过度开发资源、粗放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终将导致资源枯竭,没有任何鱼类生存。因此,必须从资源使用源头抓起。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2

我们应当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我们应当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此外,我们还应当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最后,我们应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3保持冷静。

现在,许多地方都呈现出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的景象,土地利用率很低。这并不是强壮,而是虚胖,患上了虚胖症。表面上看,它体积很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城郊大量农田特别是菜地被占,导致城市蔬菜供应市场越来越远,成本越来越高。许多低收入群众已经无法承受。同时,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过多、居住用地过少,建设用地过多、生态用地过少。我们应该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格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14年发行,其中第595-596页的内容是关于该主题的。

4岁

为了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的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牵涉到方方面面,需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我们必须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保护耕地红线,维护农民利益,在此基础上有序地进行探索。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2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5分钟的冥想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保护耕地应像保护文物一样,甚至像保护大熊猫一样。我们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于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农民可以从事非农产业,但耕地不能从事非农产业。如果耕地都从事非农产业了,我们吃饭的家底就没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6.记录担忧,确定解决方案。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于耕地,命脉在于水利,出路在于科技,动力在于政策。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关键点,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的新突破,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这一目标。

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有一个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在这里,我进行了考察并发表了讲话。

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了...

7类。

无论如何修改,都不能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不能减少耕地面积,不能削弱粮食生产能力,也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我主持召开了一次农村改革座谈会。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了农村改革座谈会。

8路公交车。

我们应当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资源的观念,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管理,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以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天发表了一场演讲。

9岁

为了更好地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我们已经积累了前期实践经验。我们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平衡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我们不能以买卖宅基地为目的,也不能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中,最值得纪念的时刻之一,就是2017年11月20日。

10年

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小,这使得我国的农业资源分布不均。以欧盟和美国为例,我国每户家庭的耕地面积仅为它们的四十分之一和四百分之一。因此,"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成为了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的真实写照。由于我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不同,我们无法像欧美国家那样大规模发展农业和机械化作业。在大多数地区,我们需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实现小规模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伟大征程》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11号。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不留历史遗憾。

在视察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视察。

12时。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行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讲话。

编辑:13年,从警之路,初心不改。

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和削弱,因为手中拥有粮食,内心才能稳定。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过这样的讲话。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北京。

14岁。

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了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针对耕地问题,会议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并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第十五天。

我们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以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同时,我们也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和严格管控“非粮化”。对于那些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人,我们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听取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北京。

第十六天。

确保初级产品的供应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掌握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载中国粮食。同时,我们要承担起保护粮食安全的责任,党政同责,确保18亿亩耕地的实际使用。对于耕地保护的要求,我们要非常明确,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农田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我参加了这次会议。

第十七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我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我们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讲话。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第十八天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22年10月16日。

19。

为了抓住耕地和种子这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必须坚定地守护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我们应当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对于未能完成任务的地区,我们将采取严格的考核措施,督促各地切实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12月23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二十

为了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化和低碳化,我们应当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的调整。同时,我们应当促进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并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

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莅临指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