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灸法大会(ICM)
中国艾灸产业的风向标,世界艾灸发展的推动器。
56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导读:历代以来,治疗中风的方法大多采用散风活络之法,并常常沿着阳明多气多血的经脉进行取穴。然而,石教授却另辟蹊径,根据中风“窍闭神匿”的总病机,结合前人肝肾阴亏的立论,确立了以醒脑开窍为主,同时辅以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治疗原则。这一治疗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极佳的疗效。
选穴及刺法:
1.处方。
主穴包括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穴(督脉)和三阴交穴(足太阴脾经)。
辅穴包括极泉穴(手少阴心经)、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和委中穴(足太阳膀胱经)。
配穴:握固手指加合谷透二间;吞咽困难加风池、完骨、翳风;语言不畅加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2.部分穴位的理论基础。
内关穴位于手厥阴经络,是心包的络穴。心包是心之外围,负责代君行令,代君受邪。心是五脏六腑的大主,主管神明和理智思维。针刺内关穴可以醒神开窍,调理气机。
人中:督脉通达脑部,督一身之阳气。内经中提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刺人中穴可以醒脑调神。
三阴交位于足部,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汇处。肝藏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中风患者通常属于肝肾阴虚体质,刺之可补益肝肾治疗根本。
委中是膀胱经的合穴,它主管着膀胱经筋的发病。通过针刺委中,可以激发经气,促进经筋恢复其功能。
3.操作步骤:
首先,在双侧内关处刺入0.5~1寸的针,然后采用捻转提插泻法。双手同时进行效果更佳。整个施手法只需1分钟。
接着,刺向人中,沿着鼻中隔的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重雀啄法,直到眼球湿润或流泪为止。然后,刺三阴交,沿着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角斜刺,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让患侧下肢抽动3次。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针刺三阴交的方法。
刺入极泉穴,沿着经脉向下移动1~1.5寸,避开腑毛。腋窝下有丰富的汗腺,为防止感染,应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直刺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使上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的刺法是:将手肘弯曲成120度,然后直刺1寸,使用提插泻法。具体操作是让患者的前臂和手指进行3次抽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刺法时,屈肘是关键,这样可以获得强烈的针感。委中穴的刺法是:让患者仰卧,将腿部抬高并固定,再直刺0.5~1寸,使用提插泻法。具体操作是让患侧的下肢进行3次抽动,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风池、完骨、翳风均针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每穴1min。合谷针向二间穴,抵住食指掌指关节,采用提插泻法,可使握固的手指伸开。上廉泉针向舌根1.5~2寸,采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1~2mL。丘墟透向照海穴约1.5~2寸,有酸胀感为度。
4.注意事项:
醒脑开窍针法具有较强的刺激强度,按照正确的次序进行针刺即可。无需留针,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留针。对于血压高于180/100mmHg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此方法。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如果表现出高肌张力,应选择性地使用或减少刺激量。
临床案例显示,...
李某,男性,56岁,于1992年4月10日初诊。他已经出现了右半身不遂症状4天。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当他就诊时,他的精神状态良好,但语言表达不流畅,表情显得呆板。他的右侧肢体肌力只有一级,需要他人搀扶才能行走。他右手无力,无法持物。舌头呈淡色,苔薄。脉搏呈弦状。诊断为中风(中经络)。
治疗方法: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穴位: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治疗方法:使用醒脑开窍手法,每次治疗后,次日患者持棍步行前来就诊,并表示右侧肢体较前明显有力。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行走基本正常。
1、文章来源:《安徽中医临床杂志》。作者:姜华琦和苗德振。
2、来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作者:张羲、王世娟、王恩龙。
通知:2023年第八届国际灸法大会将于4月16日在青岛举行。
过敏性鼻炎的调理方法,这里有15个经验方。
科学熏艾能够有效杀菌抗病毒。专家指出,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在密闭的环境中,并且烟雾浓度达到一定水平。
:芳香辟秽,静心宁神!防范新冠,试试这种“空气消毒法”。
: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障碍......掌握本穴,一针奇妙。
:艾灸调理肌肤疼痛的穴位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