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畸形在出生时即有,但初时并不明显,随着生长才逐渐开始显现出来。男女患上脉管畸形的概率相等,且不会随着生长而消退,反而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
生活中,很多家长会把脉管畸形当成血管瘤,误认为能自行消退,因此在治疗上持观望态度。
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脉管畸形不会自行消退,因此一旦发现,建议您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
01制定目标
脉管畸形是什么?
脉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血管、淋巴管发育异常,发生在血管系统建立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它是由发育缺陷导致的脉管系统局限性结构异常,涉及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期间。
脉管畸形在早期被称为多种不同的名称,其中一些我们现在已经比较熟悉,例如“海绵状血管瘤”实际上是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瘤”是动静脉畸形,而“囊性水瘤”则是淋巴管畸形。这些畸形通常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长。
02
关于脉管畸形的分类和症状,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90%以上的脉管畸形属于孤立、散发病变。由于畸形的类型、位置和范围的不同,通常会有不同的表现。
「微静脉畸形」。
微静脉畸形,也称为红胎记、鲜红斑痣或葡萄酒色斑,是一种先天性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畸形。它常见于颜面部皮肤,沿着三叉神经分布。皮肤呈现鲜红色或紫红色,与表面平齐,边界清晰。但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有较小的斑点,也有大到足以扩展到一侧面部或越过中线扩至对侧。当用手指压迫病损时,表面颜色会褪去,但压力解除后,血液会立即充满病损区域,并恢复原有大小和色泽。
静脉畸形,通常指的是
通常,出生时就能发现浅表位置的静脉畸形,呈现为体表青紫色肿物。而较深位置的静脉畸形则在早期相对难以发现。它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体表、肌肉、神经、关节、器官甚至骨骼。全身多发的静脉畸形通常具有家族遗传性。儿童时期是静脉畸形初发阶段,症状较成人轻,主要表现为体表肿物。剧烈活动后,局部酸痛、肿胀或肢体功能障碍会使孩子就诊。
动静脉畸形多表现为病灶内或者周围静脉内有搏动感、局部皮温增高,以及出现“盗血”现象。
动静脉畸形通常表现为病灶内或周围静脉内有搏动感、局部皮温增高,以及“盗血”现象。这种疾病引起的疼痛通常表现为跳痛或刺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
淋巴管畸形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征是淋巴管异常扩张。
淋巴管畸形的主要症状是局部囊性肿物,触诊时有波动感。由于出血、感染等原因,肿物会表现为质韧且伴有疼痛和压迫症状。例如,在颈部或气道周边,肿物压迫呼吸道会导致呼吸困难和窒息等情况。
以上是脉管畸形的几种主要分类。了解不同脉管畸形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后期治疗和日常护理。然而,由于孩子无法准确描述身体不适症状,接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并运用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以为治疗做好充分准备。
03
早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可能需要切除、无法切除或需要较大创伤的高难度手术,现已逐步转变为微创甚至无创治疗。这意味着几乎所有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血管瘤所需的开刀和留下疤痕的弊端都已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之,对于儿童脉管畸形,应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能为了治疗而忽略了这一点。此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治疗应从明确的起点开始,不能急于求成;
①明确治疗起点,不可急功近利;
2确定治疗目标,避免过度治疗;
3对于随访风险较高的患儿,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而对于风险较低的患儿,则可以先行随访,待出现病情进展倾向后再进行有效干预。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的科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和交流,并不代表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需咨询专业医生,请谨慎考虑。
往期推荐: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血管瘤?
血管瘤“复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婴幼儿患有血管瘤,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长峰医院。
“血管瘤行业领跑者”血管瘤专家
长峰医院致力于专注于血管瘤与静脉曲张的诊断与治疗。
以卓越品质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