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型城区61香花桥 | 雕琢青浦新城之“心”!看香花桥发力“双融合”

青年发展型城区61香花桥 | 雕琢青浦新城之“心”!看香花桥发力“双融合”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因为咖啡,所以上海。上海正逐渐成为“世界咖啡之都”。

定位为上海之门、国际枢纽的青浦区,伴随着咖啡经济持续升温和经济业态加快转型,也出现了诸如乡村咖啡、水乡咖啡、科创咖啡等极具青浦特色的咖啡新业态。它们展现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范,又不乏海派都市的生活风情,成为青浦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化为青浦汇聚青年的万有引力。

5月22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中共青浦区委宣传部共同推出融媒实景访谈“青浦咖啡时间”,邀请青浦区辖下11位街道主任和镇长,用一杯咖啡的时间,解析多姿多彩的青浦,展望“现代化枢纽门户”的美好未来。

依托中央商务区

“未来之门”在此打开

推开青浦新城规划展示中心的大门,一幅现代化未来城市建设的宏大图景展现在眼前,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的沙盘模型。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达6.5平方公里,北至崧泽大道、东至上海绕城高速、南至盈港路、西至胜利路,其中在香花桥街道占地4平方公里,毫无疑问成为了香花桥街道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效果图

“围绕中央商务区的建设,街道辖区内呈现出了四大亮点布局,分别是92浦之芯岛、外92松公路产城融合发展轴、上达城市公园和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香花桥街道办事处主任侯廷永如数家珍。

青浦之芯岛是一座以低碳、智慧和共享理念建设的新江南风格的公共交流岛;贯穿青浦新城南北走向的外青松公路产城融合发展轴具有总部经济走廊带的聚集效应,并承载市区两级重大交通设施工程;以青浦新城水绿基地为代表的上达城市公园在创新融合景观、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释放多种休闲和文化功能;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则与产业创新园区建设一道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更加有力地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上达城市公园(左)、外92松公路(右)效果图

“可以预见,中央商务区将全面提升香花桥街道的城市能级。目前,我们正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工作,为中央商务区建设发展争取空间。”侯廷永介绍,香花桥街道成立了中央商务区征收前线指挥部,为稳妥做好搬迁建设和征收补偿工作提供了保障。中央商务区建成后,将同街道内的产业园区形成良好呼应,加速区域内产业的迭代升级。侯廷永说:“未来会有更多高端产业在中央商务区不断绽放,到那时,我们产城融合的实践阵地会更加宽广”。

产城融合新典范

社区治理新理念

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将为香花桥街道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带动街道内庞大的产业群加速发展。凭借着良好的营商宜居环境,香花桥街道集聚了3300多家国内外优质企业,其中包括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企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等。在这片面积不到青浦全区10%的土地上,贡献了全区20%以上的税收,形成了全区40%左右的GDP。

“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向全产业链的更高层次发展,”侯廷永介绍,街道内的移动智地产业园就是聚合产业链的优质园区之一,“移动智地产业园和长三角数字干线建设相融合,能够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企业赋能。”

位于香花桥街道青山社区的移动智地产业园最初由一家手机工厂转型而来,访谈嘉宾、移动智地产业园负责人、锐嘉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玲回忆说:“我们起初只是一个手机研发的ODM公司,逐步往价值链的上游延伸收购了生产制造工厂、成立了自己的手机自主品牌,后来逐渐意识到品牌长期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聚合,从2015年底开始运营移动智地产业园。”

随着移动智地产业园不断“筑巢引凤”,近年来,共有600多家企业选择入驻产业园,运营至今的累计税收贡献超过8亿元。今年1—5月份产业园就引入了科技型企业42家,贡献了6496万元税收。

移动智地总部基地鸟瞰图

访谈中,侯廷永把移动智地产业园比做“创业孵化的乐园”,这是因为产业园内共有“ISA”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橙空间”上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五个孵化器,其中“ISA”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13500平方米孵化面积,入孵企业累计137家,从文化创意产业、硬件创新平台、创业投资基金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为企业进行全方位孵化配套。

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六安智梭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在入孵后的三年内,由最初的6人团队快速发展到了如今的150人团队。谈到公司发展的三年,访谈嘉宾、六安智梭无人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市场总监张衡感慨万千:“最开始选址时,我们在移动智地租了两层楼,节约了成本去做更多的研发。这三年移动智地给予了智梭无人车在产业园区内的应用场景示范、政策辅导、投资服务以及市场对接。经过三年的发展,我们从一个初创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们已经在移动智地租下了五层楼。”

智梭无人车

“移动智地产业园打造的是全产业链的服务,园区的服务理念加上和属地社区的联动能够形成合力,帮助上下游产业更好地对接。”侯廷永说到,“同时它也是我们街道以‘产业社区服务生活化’工作思路的缩影,背后是街道产城融合的基层治理理念的体现。”在产城融合的治理思路下,移动智地产业园所在的青山社区不仅服务社区居民,也服务企业和职工,通过打破社区、产区和园区的边界,形成了“党建圈”“治理圈”和“服务圈”的共融。

访谈嘉宾、香花桥街道青山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顾惠芬说道:“在社区治理的‘软件’上,我们设想建立了青山善治党建联盟,将社区内党支部凝聚起来,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有机融合。”同时,借助幸福社区幸福合伙人项目,产业园内的党员、经营者和企业代表等人员都能参与到青山社区的治理中来,在交流平台的支持下,社区也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困难。

今年年初,在区和街道的合力支持下,移动智地产业园青橙智慧公寓建成投入使用,为园区人才提供了450套安居房。在智慧公寓内,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硬件”技术让居住人才的生活更便利,一些琐碎的缴费保修、投诉建议等居住小事在掌上就能轻松办理。数字化、智能化的赋能全面提升着香花桥街道的便民服务效能。

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打造城乡融合体

除了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也是香花桥街道发展的一条主线。侯廷永介绍:“我们街道正在东西两片美丽田园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依靠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优质的农业项目和特色产业平台,形成了 ‘一村一品牌’的特点。”

等到七月,由上海康然农业合作社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特色农产品——“沪晶梨”就将上市,肉脆多汁的香梨能一消炎热暑气。事实上,为了借助强大的专业力量,康然农业一成立就与上海市农科院达成了全面合作关系,引进了宽行密株的新型种植模式,也为香花桥农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开辟了道路。

作为一位新型农业从业者,访谈嘉宾、上海康然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涛谈到:“这两年我们成立了母公司上海中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有康然都市农业园、毅合然蔬菜基地、毅合然水稻基地、筹备中的田甲花卉基地。目前在香花桥重点打造的康然都市农业园,总投资1500万,年底前竣工验收。后续,我们还将投资不低于700万为都市农业园建相关配套设施。”在朱涛看来,香花桥街道的地理优势是建设都市农业的一大有利条件。未来,香花桥街道的农业将承接中央商务区的带动效益,开发田间研学、旅游观光、亲子课堂等新型农文旅一体化项目。

目前,香花桥街道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城乡融合体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径,侯廷永心中有一张蓝图:“我们以振兴乡村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再依托‘区域化’振兴各村产业品牌,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区南区、北区和垂直农业示范实验中心,打造‘新型农业+文旅结合’项目;其次,我们需要引进更多新型农业人才,激活人才振兴;最后,树立一批龙头农业企业,发挥它们的带动作用,推动建设‘高素质+’的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化载体。”

香花桥街道正处在一个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加速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轨交线、外青松公路功能提升工程开工建设以及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上达城市公园等项目的规划布局,香花桥街道未来机遇众多,城市发展一片向好。访谈的最后,侯廷永满怀信心发出邀约:“花香蝶自来,筑桥引凤栖。香花桥的未来有创新创业的沃土、温暖和谐的社区、美丽田园的乡村,欢迎大家齐聚香花、共创未来!”

来源:话匣子

点击查看往期热文

新一期的“青年大学习”又来咯!

快快动动你们的小手指

学起来! 学起来!

关注并为“青春青浦”点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