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五点,城市还未苏醒。在湖州的仁皇山下,湖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吴兴大队的吴奕斌已经和跑步团的队友们一起开始进行跑前拉伸运动。在朝阳的映照下,46岁的他周身散发着一种朝气蓬勃的光芒,显得活力十足。
在过去的9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跑步者成长为一名跑步达人。现在,他每月的平均跑量超过200公里,全马(42.195公里)的最佳成绩仅用时2小时52分。现在,他已经进阶成为“跑马”达人,并正在为下一场马拉松全力以赴。吴奕斌说,跑步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向阳而生”的追美之旅。
编辑:从“单打独斗”到“跑团一员”,他一直在追求梦想。
“结伴跑团有一种交流,可与家人与朋友,在同一跑道为梦想而奔跑,感受快乐,分享喜悦……”吴奕斌说。
编辑:“从2014年转业后,有一段时间觉得工作生活压力都挺大的,而且年纪渐长,浑身筋骨总会这里那里不得劲。就想着,在部队时每天都会进行体能训练,何不捡起部分体能训练,出门跑两圈,透透气,减减压?”吴奕斌说,没想到那一次的跑步,让他压抑的心情得到了疏解,大汗淋漓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惬意。“长时间忙于工作,很多人的身体机能都会僵硬,但跑步后,我的身体仿佛打了一个激灵,如同‘重获新生’一般快乐!”
”尝到“甜头”的吴奕斌于是开始坚持跑步。在2014年至2016年间,他开始了一个人“单打独斗”式的奔跑。
2016年,吴奕斌在南太湖论坛上得知仁皇山这边有一个跑步组织——湖州悦跑团。他之前一个人跑步时经常看到有人组团跑步,一个团体结伴奔跑的样子让他羡慕不已。于是他大胆地申请加入了跑团。“最终,我如愿成为了悦跑团的一员。”吴奕斌说,这个跑团让他感受到了特殊的归属感。“跟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奔跑让每一次的征程都变得趣味盎然。”
编辑:在这个跑团里,吴奕斌重新找到了久违的友谊。“在跑团里我遇到了早前同一个部队的老同志,当年在部队里我们认识没多久就匆匆一别,没想到时隔十几年在跑步团里相逢。”对于这一次相逢,吴奕斌也不禁感慨,与这位年近60的老战友交谈中得知,前几年他身体一直不好,还动过手术,康复后一直通过跑步锻炼身体,如今已经参加了不少马拉松比赛。
编辑:在对老战友敬佩之余,吴奕斌心中也多了一份“期待”——跑马拉松究竟是什么感觉?我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 编辑:从“坚持不懈”到“跑马达人”,我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
“跑马,是一种态度,挑战自己、超越自我;是一种精神,咬牙切齿后仍然能够坚持到底的精神……”吴奕斌说。
编辑:在2016年4月,第二届太湖图影马拉松在太湖南岸盛大举行。在此之前,吴奕斌得知此消息后,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报名参加了半马(21.0975公里)的比赛。
"那次跑半马我状态不错,用时1个小时45分钟完赛,跑得比较轻松,这让我信心大增,也迫不及待想要征服全马。"吴奕斌回忆起第一次跑半马,脸上洋溢着回忆的喜悦。
在信心大增之后,吴奕斌报名参加了2016年11月的杭州马拉松比赛,并选择了参加全马。然而,这一次全马却让他“折了腰”。
“全马里程是42.195公里,我跑到32公里的时候感觉已经到自己的极限了,身体开始有抽筋感,觉得快支撑不住了。”吴奕斌回忆道,当时他感到非常疲惫,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由于他的耐力和经验不足,再加上没有掌握跑全马的技巧,他在全马后半程几乎只能跑跑停停,最终耗时4小时22分钟才完成比赛。“到达终点的时候,我感叹一句,‘终于活着回来了!’”
这次全马比赛后,吴奕斌曾一度两年不敢参加全马比赛。但他不甘心失败,总想着有一天能重新站上全马的赛场。“再跑全马之前,我一定会做好全部的准备。”吴奕斌说道,“好在跑步团有一些马拉松达人,我会跟他们取经,结合自己跑步的律感和节奏,我给自己制定了跑全马的训练计划。”他的训练计划包括长距离耐力跑和分段强度跑。长距离耐力跑通常每周进行一次,每次增加5公里,遇到天气炎热时会适当减少训练量。主要锻炼有氧耐力和长距离适应能力。分段强度跑计划会随着训练周期而调整,大部分采用“有氧+混氧”训练模式,主要锻炼心肺能力、抗乳酸能力和绝对速度能力,每次总跑量一般在20公里以上。
近两年的坚持训练,让吴奕斌有氧能力、后程能力、控速能力、调整能力、预测能力都大大增强,成绩也日渐上升。
在2018年11月,吴奕斌重新回到了全马赛场,并以3小时19分钟的成绩取得了成功——他证明了自己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当时感觉自己一雪前耻了。"吴奕斌回忆起2018年的全马比赛,仍然为自己感到骄傲。此后,他又参加了绍兴全马比赛,并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比预期快了8分钟。
吴奕斌已经跑了9年的马拉松,参加了13场官方马拉松比赛。他说:“我对马拉松是热爱的,我的目标是80岁还能站在马拉松的赛场上。”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就会一直坚持跑步。
用一根彩虹绳为盲人提供“眼睛”。
“马拉松,是每一个跑步爱好者尝试的盛宴,因为只有经历跑马,才能体会兴奋、紧张、枯燥、放弃、坚持、喜悦、酸爽这一系列味道。在跑马的世界里,永远没有失败者,出发即成功!”在湖州,有一个公益组织叫“彩虹绳公益跑团”,他们专门帮助视障跑友实现奔跑的愿望。
在湖州,有一个名为“彩虹绳公益跑团”的公益组织,致力于帮助视障跑友实现奔跑愿望。2019年,吴奕斌加入了该组织,与视障跑友一起奔跑。他与视障跑友之间靠着一根彩虹绳紧密相连。
“与视障跑友一起奔跑,一路上我就是他们的眼睛。”吴奕斌告诉记者,这比自己奔跑时要更加小心翼翼,更要与他们保持一致不掉队,可并非易事。
"首次陪跑前我会先戴上眼罩试跑,在黑暗中由另一位陪跑员用彩虹绳牵引,全身心体会视障人士的感受。"吴奕斌介绍道,"这根彩虹绳就是视障跑友的眼睛,他的左手与我的右手用一根彩虹绳连接,在跑步过程中,我们陪跑员需时刻注意前方的路况并及时提醒,比如绳子往上拽就是加速,往下就是减速;绳子拉紧视障人士就往我这边靠,绳子松开就往另一边靠,他抬左臂,我就要抬右臂等等。"
”吴奕斌回忆起那些陪跑过的视障跑友,印象最深的是许军明。
"在视障跑友中,他的跑步速度是算快的。一开始我也很小心翼翼,以往都是我配合盲人的步调。"吴奕斌告诉记者,起初两人并不熟悉,不敢放开奔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告诉我,他很想像常人一样奔跑。他当时说:“不要你来适应我的速度,我想来适应你的速度。”
”此后,许军明每次陪跑都更加放开手脚,不断提速,甚至在1公里处达到了4分钟的速度,这样的速度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达到。
"我当时很震惊,不仅仅是他的奔跑速度,更是被他在黑暗中努力奔跑的精神振奋。"吴奕斌向记者表示,与视障人群一起跑步,不仅能为他们带来阳光,更能让我们共同感受阳光的温暖。您为他们提供了奔跑的便利,他们则回报您无尽的生活激情和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即使身体残疾,只要内心向着阳光,我们依然可以活得精彩。
“生活不易,向每一位在路上努力奔跑的人致敬。”吴奕斌说。
编辑|张亚菁 通讯员|
记者袁梦南报道,通讯员张琪。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