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探索 新成效——五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综述

新时代 新探索 新成效——五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综述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在新时代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伟大创举。自2018年以来,全团贯彻落实团十八大工作部署和深化改革要求,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青年志愿者事业取得新发展。

坚持为党育人: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

坚定地听从党的指示,跟随党的步伐。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西部计划“青马工程”专项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的实施,为全体志愿者提供了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板块的学习机会。志愿者们立足岗位实践,培养出了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能力素质突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青年政治骨干。他们致力于服务西部基层,成为基层、边疆和西部大地上的佼佼者。

在过去的5年里,整个团一直把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他们将思想引领贯穿于志愿服务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通过志愿服务来净化、锻炼和培养青年一代的政治信仰、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座谈会、分享会等形式,引导青年志愿者结合志愿服务实践,分享学习体会,树立奋斗目标。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渠道,推出学习微视频,不断提升网上思想引领力。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提升国情认知,培养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

坚持产品化思维,强化青年志愿者思想引领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每年的3月5日和12月5日,准时守候“向雷锋学习”“致敬志愿者”专属品牌活动,已成为众多青年志愿者的过节“标配”。这不仅是青年志愿文化产品日益“青年味”“时代味”“基层味”的体现,也是我们坚持让青年唱主角的成果。“志愿文学”、《肆亿青春》系列短视频、“志愿服务大讲堂”“志青春”等一批具有鲜明共青团符号和特色、符合青年气质和品位的志愿文化产品百花齐放。这些产品传播着更多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青年志愿者好故事。 我们坚持以新媒体为主渠道和主场景,打造上下联动的宣传机制。#晒晒我的志愿服务#等话题阅读量破千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关注度和青年美誉度不断增强。

我们大力选树优秀典型,用榜样的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通过两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组织奖、项目奖评选表彰活动,以及抗击新冠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我们选树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团队、个人和项目。我们通过宣传宣讲等方式做好评选表彰后半篇文章,让先进典型事迹感染更多团员青年,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火热实践。

服务“国之大者”:广大青年志愿者将青春奉献

广大青年志愿者把青春

把青春镌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听从指挥、志愿先行、专业引领、有序参战、引领成长”,这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团发出的动员令。根据《关于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的工作指引》,我们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用青春奉献书写责任和担当。仅在疫情发生的第一个月,各地团组织就预招募了170.4万志愿者,其中137.1万人上岗。在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关键时刻,广大青年志愿者闻令而动、迎难而上,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志愿服务,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团一直怀着“国之大者”的心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化重点项目示范引领,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火热实践中建功立业、奉献成才。

编辑:“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誓言。自团的十八大以来,全团累计派遣21.1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1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不少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自愿选择留在当地就业扎根。西部计划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青年干部、青年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渠道,为乡村基层引“人”、汇“智”、留“才”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欢迎来到中国”“请这边走”“请拿好随身物品”......在服务国庆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期间,在见证“光荣时刻”、感受“伟大征程”、展现“中国名片”的过程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全情投入、倾情奉献,用汗水和微笑展示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

编辑:“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势必会有更多的中国方式展现当代中国青年的抱负与担当。”郭硕,一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在联合国平台上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组织带领当代青年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走出去”,向“一带一路”国家派遣了30余名志愿者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他们向14个国家的联合国机构派遣了3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国际治理,并培养了一批既坚定政治立场又开阔国际视野、具有中外人文交流底蕴的青年外事人才。

实践“民之小事”精神: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

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实际行动

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通过‘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让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孩子们更快地融入了新生活,快乐成长。”彭淑云,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委副书记说道。每年暑假,数千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城乡社区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围绕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等内容,为广大青年朋友提供帮助。在过去的5年里,23万余名青年志愿者为174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子女提供了服务,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团一直致力于将志愿服务与人民需求紧密结合。社区成为了青年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景,我们用心做好小而实、小而专、小而美的志愿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持续深化“结对+接力”项目运行机制,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金晖行动”助老志愿服务,带动“寸草心爱老敬老行动”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共青团特色的助老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实施,在全社会营造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编辑:周末,在江西吉安市滨江公园,红五星助盲跑团的青年志愿者们会带领视障朋友一起进行晨跑。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组织动员了超过230万名青年志愿者,为残疾青少年提供结对服务,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并建立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要助残力量、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的志愿助残工作机制。

编辑:“乘车请往这边走”“我来扶您,慢点”......这些温暖的话语、纯真的笑容和亮丽的“志愿红”,共同构成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服务春运“暖冬行动”青年志愿者。在过去的5年里,超过94万名青年志愿者在火车站、机场、道路客运站、港口码头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在10余万个服务岗位上为旅客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重点帮扶和便民利民等服务。他们成为了很多游子回家路上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

编辑:持续改革创新,全面拓展提高。

全面拓展提高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具有强大的带动力。

在团的十八大之后,共青团改革再次出发。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一直将自身的发展与共青团的深化改革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它始终坚持自己的职责使命,不断创新,努力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对共青团和志愿者事业的贡献度。

在过去的5年里,根据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部署,各地扎实推进“县县建协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动员体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平台,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超过91.5%的县(市、区、旗)规范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基层共青团形成稳定社会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支撑。

志交会,即创办于2014年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在过去的5年里因其改革而发生了质的变化。该赛事以服务基层、带动全局为目标,按照“淡化‘赛’的色彩、强化‘汇’的功能”的思路,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最终形成了传统形态向线上办赛、线下交流、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志交会逐渐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用于展示、组织交流、资源对接和文化引领志愿服务项目。在过去的5年里,志交会举办了3届比赛,吸引了全国超过4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和两万多个项目参赛参展。这些比赛产生了3000多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公益创业项目,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志交会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组织化动员基础上的社会化动员方式进一步成熟,组织、项目、队伍、制度、文化、活动、海外和创新等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同时,它在服务共青团“三力一度”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彰显,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带动力进一步拓展提高。

自团的十八大以来,无数青年志愿者在党的领导下,在团组织的带领下,走进社区、乡村和基层,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经历了磨砺并成长成才。他们共同绘制了青春志愿行、永远跟党走的壮丽画卷。在新的征程中,广大青年志愿者必将怀揣梦想、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善作善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奋力续写青年志愿者事业的精彩华章。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