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民族工作是关乎大局的重要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抓紧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一基础性事业。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地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毫不偏离。无论是制定法律法规还是出台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曾发表过一段讲话。

我们应当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紧密相连,如同石榴籽一般。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味着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这样,各族人民才能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要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我们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还要重视“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扎实、具体、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作出决策、抓好工作。只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深入、细致、实际地去做;只要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

我们应当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会教育中。这样,我们就能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灵深处扎根。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讲话。

我们应该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我们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凝聚“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合力。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曾说过:

我们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的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我们要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发表了讲话。

来源:党建网微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