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无锡学院与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旨在充分发挥校地资源共享、人才共促、智慧共融、发展共进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为地方发展提供助力。活动现场,无锡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同步启动。
无锡学院党委书记杨建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商明,无锡学院副校长左同宇,市文明办副主任吴昌应,团市委副书记沈景倩,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徐悦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携手共建,文明实践谱新篇。
杨建新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是校地双方整合社会资源、盘活实践平台、激发内生动力、凝聚各方力量的创新之举,更是深化合作、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无锡学院将以此次共建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品牌、打造特色,协同推进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共青团工作一体化、高质量、特色化开展。希望广大同学充分利用这一宝贵平台和大好机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充分领悟社会实践对于青年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意、服务奉献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深入基层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学思践悟中砥砺报国之志,在服务地方中实现人生价值。
锡山是一座勇于创新的“热土地’。”,这里有众志成城的“
资源共享,青春志愿聚合力量。
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在无锡学院揭牌。
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无锡学院举行了共建签约仪式。
现场发布了“青衿志行愿暖锡山”校地共建志愿服务项目。以签约为契机,无锡学院将以锡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主阵地,11个二级学院将根据学院学科专业活动等特色,与20个村(社区)结对共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发展。
“我志愿,我承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是真诚的志愿者。”无锡学院学子合唱《志愿者之歌》
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锡山、服务锡山,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激发校、地、人才三方共同发展的活力,我们现场聘请了无锡学院优秀学生代表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助理。我们致力于共同绘制一幅校、地、人才三方共赴的和美画卷。
学生代表宣读了《志愿服务倡议书》,并表示将立志于志愿服务,在无悔的青春中绽放光芒。
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无锡学院共组建了近600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其中包括10支省级重点团队和36支校级重点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人数超过7000人,其中在无锡开展实践活动的团队有150支。在活动现场,举行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学生代表“授旗出征”,将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此次活动还设立了无锡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安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实践平台。
创新融合,通过校地合作促进发展。
锡山区充分利用驻区高校资源优势,培养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拓展文明实践特色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这是该区又一项创新举措。
无锡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在今年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月”系列活动中,全校共组建了1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其中,15支被遴选为校级重点志愿团队,深入无锡市、锡山区的社区、乡村、中小学、敬老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地,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学校与锡山区人民政府于2021年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最近,无锡学院与锡东新城商务区签约共建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为全市首批全域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区域,锡山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构建了“1+9+127”阵地建设全覆盖、“6+X”平台服务全方位、志愿工作数字化管理全周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 锡山区拥有800余支志愿服务队、17万余名志愿者,每年开展理论宣讲、医疗卫生、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3万余场。大街小巷、乡村社区、工厂车间等处处可见锡山志愿红。 锡山大地上,随处涌动着激情澎湃创事业、热心公益报桑梓的好人故事。全区近年来共涌现各级各类道德典型233名。崇德向善的精神文化、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已然成为锡山明礼守义、奋楫争先的精神航标。
双方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
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实践中,我们更深入地凝聚了“共识”。
在服务大局中,我们应当展现出“作为”的精神。
在合作共建共享中,我们共同发展。
谱写校地合作共赢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