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引领 赋能中外企业循环经济转型暨“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交流会成功举办

绿色创新引领 赋能中外企业循环经济转型暨“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交流会成功举办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会议现场,与会者齐聚一堂。

2023年6月16日下午,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保尔森基金会和中国美国商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绿色创新引领,赋能中外企业循环经济转型暨‘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的交流会。慧与(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协办单位参与了此次活动。交流会以2023年度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简称“保尔森奖”)为契机,旨在鼓励更多国内外企业实施绿色创新,积极向循环经济转型,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任婷婷和中国美国商会商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UPS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吴静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本次会议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马金津主持,近90位来自循环经济领域相关行业组织、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和中外企业的嘉宾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了此次活动。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马金津主持了会议。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致辞中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强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大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对循环经济的引领作用。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转型,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最后,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循环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在致辞中表示,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婷婷,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在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零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今年阿联酋气候大会将首次盘点《巴黎协定》目标进展,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COP28将有助于凝聚各方力量应对气候挑战。在“双碳”背景下,中国绿色技术和创新实践大量涌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技术投资正向主流化发展。未来3-5年内,必将涌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投融资发展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保尔森基金会自2013年发起“保尔森奖”,回顾过去十年,奖项为推动经济向自然友好型发展、加速社会向净零排放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指出,今天的交流围绕气候变化和循环经济促进低碳转型,为各方搭建了有意义的国际交流平台。基金会鼓励更多创新解决方案申报“保尔森奖”,期待优秀项目再结硕果。

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副首席代表任婷婷在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向零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

吴静,中国美国商会商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UPS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不断增强,低碳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循环经济是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帮助会员企业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绿色金融等议题,中国美国商会成立了商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目前已有超过100家跨国企业加入。此外,中国美国商会于2020年发起了一项社会影响力项目,专注于绿色低碳发展和企业ESG转型。该项目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峰会和撰写报告等方式分享最佳实践,并搭建起政府、企业、相关组织机构和智库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吴静还简要介绍了UPS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减排、循环利用以及与利益相关方共商共建等方面的重要目标和计划。

吴静,中国美国商会商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UPS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不断加深,低碳发展大势所趋,循环经济则是推动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保尔森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的专家和嘉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与成效、“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解读、企业绿色创新和可持续标准发展等相关政策标准及行业现状进行了重点介绍。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翠玲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演讲。她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建立,我国将继续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规制体系,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翠玲表示:

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解读”。她表示,“保尔森奖”的目的是表彰在中国具有创新性、可复制性、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的解决方案,以应对全球最紧迫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挑战。在奖项创立十周年之际,她希望有更多来自绿色创新和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或项目积极申报,为全球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实践,引领可持续变革。

保尔森奖秘书处高级项目经理王婧女士发表了演讲。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姜万军教授通过视频分享了《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从高质量发展的内因和绿色创新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两个层面,深度诠释了如何引导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他认为,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的第一个抓手是ESG,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结构治理能力,充分理解并满足员工、消费者和客户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服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抓手则是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实现ESG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便捷路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副主任姜万军教授,通过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带来了《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

张晓昕,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博士/副研究员,ISOESG协同委员会(ESG-CC)委员,在其题为《国内外可持续标准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演讲中指出,标准是实现降碳目标、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及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工具。因此,她从可持续与ESG、我国ESG标准工作进展以及ESG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的博士/副研究员张晓昕,同时也是ISOESG协同委员会(ESG-CC)委员,在演讲中介绍了可持续标准的重要性。

在案例分享环节,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线上)介绍了故宫零废弃项目的进展和成效。慧与(HPE)中国区总裁办主任刘晓妹分享了HPE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助力可持续发展。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晏路辉(2022年度“保尔森奖”优胜奖代表)和苏州国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静教授分别介绍了基于水质指纹污染溯源的环境精准监管新模式和一站式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项目案例。

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刘源先生。

刘晓妹,慧与中国区总裁办主任。

晏路辉,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苏州国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吴静,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

在最后的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郎华,商道纵横副总经理兼合伙人,与嘉宾黄婉晴,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公共关系总监,陈慧娟,源讯中国零碳事业部首席战略咨询师,杨培丹,深圳市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主任,徐力,星巴克中国公共政策与政府事务总监,王志慧,艾默生中国市场及可持续发展总监,围绕“双碳”目标对促进循环经济转型的作用、全价值链的减排路径及措施、企业(产品)创新方案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圆桌讨论环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