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的教育
"第一教育"是《上海教育》杂志的公众微信号。它与《现代教学》、《成才与就业》、《教育参考》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教育新闻"栏目等媒体联合,致力于成为专业的教育资讯服务提供商。我们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保持实时互动,为您提供最前沿、实用的教育资讯。
2107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别人都这样,老师为什么只批评我?”。
编辑:“我上课睡觉,是因为老师讲得不好!”
“我昨天晚上打游戏了,今天没力气,不想跑步……”接连3天,初中女生小张顶撞了3位不同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该怎么办?
编辑:初中女生小张连续3天顶撞了3位不同的任课老师。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怎么办?是感到丢人、失职、恐惧还是愤怒?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的年轻教师陆芊妤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作为被任课老师“告状”的班主任,她先压制了自己情绪,找到小张了解情况。
她发现,每当小张顶撞老师后,他总会默默地流泪。这是他感到委屈吗?陆芊妤并没有急于批评小张,而是通过沟通来了解他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她用自己初二时的经历来开导他,并鼓励他采取正确的方法与老师沟通。
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小张的对抗情绪逐渐缓解,他甚至主动为陆芊妤设计了卡通画像,并将师生间的故事画成了连环画。
6月21日,在“为师起始育德之初”静安区青年教师育德能力展示研讨活动中,陆芊妤等市北初级中学的青年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工作中与德育相关的精彩故事。同时,静安青年教师育德能力必备素养也正式发布。
静安区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
必备素养已经发布。
随着“双新”和“双减”改革行动的推进,教育行业日益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望。青年教师在培养育德能力方面,既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为了提高自身专业发展和效能的内在需求。
静安区对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1705份有效问卷覆盖了全学段和全学科,显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育德意识,并且充分认识到育德与教学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会自觉地关注育德目标的落实,并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
针对区域青年教师的现状调研和实际需求,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教师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教师基础能力指标和相关研究文献,静安区立足教育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原理,经过多轮专家研讨与论证,将育德能力细分为8个二级维度,即此次发布的八项静安青年教师育德能力必备素养——
静安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必备素养。
「学习指导能力」。
理想的指导能力。
生活上的指导能力。
心理健康指导能力
生涯规划指导能力
班级集体建设能力
班级活动的组织能力。
学生的评价能力。
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根初强调,静安青年教师必须具备育德能力,这是其必备的素养。
融合教育知识和情绪管理知识。
成为一名青年教师,需求量极高。
青年教师在德育中存在着诸多困惑和需求。在研讨会现场,他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怎么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德育资源呢?”他有些担忧地问道。
“不知道怎样通过历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张峰老师说。
“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自己预设的德育点学生是否能接受。”他补充道。
编辑:“该如何让来自不同家庭、对文化有不同理解的学生上好同一堂德育课呢?”张峰说。
编辑:......
编辑:静安区正在对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更多调研。结果显示,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缺乏融合教育的专业知识。此外,青年教师还缺乏学生社会情绪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普遍认为学生行为或现象问题捕捉不够敏锐,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有所欠缺。
教师提升育德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学习优秀的育德案例并从中汲取优秀经验。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育德案例研究来提高专业素养,并参加相关育德主题的专项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育德能力。
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开展有针对性的育德案例研究,提供育德能力培训课程或科研项目,并提供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他们希望区域层面能够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优秀育德案例,开展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针对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升专题或专项培训。
静安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主任程书丽指出,目前从教师个体、学校和区域等层面提供的专门支持主要集中在案例研究方面。根据对教师的调研数据分析,案例、特殊学生、融合和研究等几个词的出现频率最高。
静安区教育学院师训部主任程书丽表示:
学习优秀案例,深入开展案例研究。
这是最有效提升途径。
结合前期调研数据分析,静安教师育德能力意识增强、行为养成、案例积累、技能提高等方面内容,开始探索青年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和方法。
静安区最近编写了一本名为《百位名师谈育人案例集》的书,其中包含了区域内特级教师、校园长、正高级教师等名师的育人案例。教师可以通过静安教育微信公众号或静安教师学习平台等渠道进行学习。
此外,静安区还通过开展育德案例研究、举办静听“育人”说分享活动、利用数据支持的教师胜任力“画像”以及举办育德能力专题培训等活动,来助力青年教师提升德育能力。
在研讨会当天,多位青年教师登台分享了他们的德育经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青年班主任王直讲述了他与学生小E的故事。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的陈力立和上海市静安区实验幼儿园的华利冰分别讲述了他们与学生相处和家长沟通中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此外,还有“静安区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学校作为”主题论坛。
“静安区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学校作为”
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上海市风华中学心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曹凤莲以及上海市静安区实验中学美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胡菲等专家进行了微报告,对青年教师的德育案例进行了分析,并为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提升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在专家点评中指出,德育并非易事,它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需要唤醒和寻找合适的契机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向好动机。静安区以培养青年教师的育德能力为抓手,开展系统、全面、深入、持久的研究,将在全市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作为专家点评。
静安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伟敏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坚定政治立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培养可靠接班人;二是全面提升素养,具备全面教育素养,并能面向未来做教师,充满自信;三是爱护每个学生,尊重和爱护每个学生,激发每个个体的生命活力。
静安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伟敏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点期望:
胡伟敏表示,近年来,静安区教育局一直坚持党管教育,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交流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静安区教育局将继续创新青年教师成长模式与机制,关心教师、成就教师,为优秀青年教师创造更多学习展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