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银川市,西夏玉米科技小院、永宁葡萄科技小院、永宁肉牛科技小院、贺兰瓜菜科技小院和灵武奶牛科技小院等5家科技小院获得了中国农技协的命名。其中,永宁肉牛科技小院被评为2022年“最美科技小院”。这些科技小院里都有科研专家和农学师生的身影,他们扎根乡村,挥洒汗水,为银川乡村振兴厚植科技基因。
今年,银川市重点培育的贺兰淡水虾科技小院(摄于5月24日)。
科技赋能,服务于“六特”产业发展。
位于永宁县的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肉牛养殖企业。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苏华维副教授合作筹备科技小院。在此期间,共有9名研究生入驻永宁肉牛科技小院。他们以全株玉米青贮、马铃薯秧、稻草、玉米芯、葡萄酒渣、蛋氨酸和酵母培养物等为研究对象,将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有效地将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和牛棚圈舍。他们先后研发出了母牛带犊高效饲养、育肥营养及牛肉品质调控、副产物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帮助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牛增重高产。2022年,永宁肉牛科技小院获批建设并授牌。
科技小院不仅是科技助农、产业开发的“科研实践站”,也是科普教育、人才培育的“科研课堂”。在永宁肉牛科技小院,农学师生们与养殖工人同吃同住,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问题。他们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以理论服务实践,让更多新理念充实科技头脑。
宁夏犇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瑞刚表示,农学师生们常驻企业,手把手教授企业员工和周边农户养牛技术,不仅为企业增加了收益,也让老百姓富了口袋。截至目前,永宁肉牛科技小院累计开展了13次培训,培训了600余人次,并培养了20名农民土专家,辐射带动了当地200多名养殖户实现增收。
银川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为了适应“六特”产业发展的方向,他们将科技小院模式巧妙地融入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试点中。对所在区域的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
实践育人,结出科研“大成果”。
在银川乡村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科技小院模式开创了科学家与农民、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它真正让科技、教学走进了田间地头。
南美白对虾是近年来银川兴起的一种养殖水产品。然而,尽管这种水产品深受欢迎,但大多数都是露天池塘养殖,存在稳定性差、产量低等问题,容易受到天气和水质的影响。例如,每年4月份放苗时,由于寒潮的影响,虾苗标粗成活率大大降低,有时也容易受到渠水水质的影响而致虾苗全军覆灭。
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红花在2017年引进了90万尾南美白对虾,但最终因为水土不服而全部死亡。在经历了失败后,她开始尝试引进跑道式生物絮团养虾技术,并朝着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然而,这种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虽然不受天气影响,却出现了水质难题。张红花介绍说:“高密度养殖容易影响虾的成活率,因此我们与清华大学团队合作,重点实现养殖不换水。
在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研发中心,来自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的专家团队入驻贺兰淡水虾科技小院。在过去的4年里,清华大学教授段云岭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在这里进行了数百次实验,利用微生物菌剂和设施设备降解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浓度,实现了养殖不换水的目标。
在清华大学科研团队的实践中,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在600平方米的养殖水体中,产量稳定在1250公斤左右。段云岭教授表示,研究生们以产业瓶颈问题为导向,在一线生产中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农民在应用科技过程中获得收益,促进青年人科技创新创业。
为了让段云岭及其团队工作更加舒适,企业建设了专家工作室,并配备了宿舍、厨房和餐厅等设施。企业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团队。据悉,今年市科协重点培育以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贺兰淡水虾科技小院,加强了科技小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学师生们创造了更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创新发展建功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的青年们用科技的火种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星星火炬。自去年以来,银川市科协积极推广发展科技小院。依托科研人员长期扎根农业生产一线,他们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的方式服务农户,引导农民进行高效绿色生产。这些举措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银川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创建科技小院,他们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一个小院带动了一个产业,辐射农村一大片,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
目前,银川市科技小院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企业(产业)的科技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未能精准有效对接。此外,科技小院的长期持续发展保障措施仍不完善,科技成果仍需加快转化为农民群众可用的技术。
如何让科技小院的智力成为“带不走”的财富?银川市正在摸索着前进。银川市科协的一位负责人表示,银川市鼓励全市涉农企业联合涉农高校或科研单位建设科技小院。例如,可以依托宁夏天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贺兰淡水虾科技小院,或依托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灵武蜜瓜科技小院。
同时,全市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科技小院。例如,通过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客座研究等方式,让研究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围绕当地产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具有专业性综合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这些举措旨在让科技小院成为科技服务基层农业的示范窗口,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
科技小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能够为广袤的乡村带来美好的未来。市科协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把建设科技小院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将科技火种留在生产一线,打通科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用技术支撑特色产业的发展。”
来源: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