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过后,许多人的共同感受是“热”。连续的高温天气不仅导致中暑成为常见病症,还给我们的血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身体两侧的血管“很怕热”
脑血管容易受到高温的影响。
极端天气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持续高温的天气会导致人们出汗过多,血液凝结度增加。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增加患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风险。
另外,夏季巨大的室内外温差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威胁。它可能导致血管硬化,从而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小贴士:
在脑卒中来临之前几天,许多人会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忽视(一侧视野缺失)、一侧麻木、突然变傻、饮水呛咳等轻卒中的症状。
此时,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及时就医检查,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
根据2020年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当气温达到42.8°C的极限水平时,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会增加1~2倍。
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极端气温的影响。
小贴士:
在心梗发作之前,许多人会出现脖子、额头、手心和脚心等部位出凉汗的症状,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不适,如头晕、出汗、呼吸频率加快等。这些症状通常伴随着压榨感和濒死感。
不典型的心梗可能会导致肩背、前臂、胃肠、头、牙等部位出现疼痛。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心悸、气短、大汗淋漓或喘息不得卧等症状。疼痛不适的持续时间可能仅有几秒,也可能长达数十分钟。
保护血管,只需注意几件小事。
01制定目标
不要突然回头。
临床上,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
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刺激”脱落,它可能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导致心梗、脑梗,甚至危及生命。
尤其是在夏季,人体的血容量会减少,血液粘稠度会增加,这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温差过大。
夏季室内外温差过大,血管容易出现急剧收缩和扩张,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诱发心梗和脑梗。
如果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建议您在室内开启空调。但是,温度不宜设定过低,最好控制在与室外温差不超过8°C之间。
03
早晨锻炼不要过早。
夏季天亮得早,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发生致命危险。
根据相关研究,70%至80%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上午4至10点之间。这一时段被业内人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
因此,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人来说,尽量避免在早上锻炼,可以选择在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适当的活动。
04善于利用时间。
确保水源充足。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每天适量地饮水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在夏季,由于身体水分大量蒸发,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解暑方法
除了饮用白开水或淡茶等饮品,您还可以自制清暑养阴茶。
组成:6~10克西瓜翠衣、3克竹叶、3克荷梗、2克甘草。
做法:将药材用开水冲洗两遍,然后倒掉水,再倒入沸水冲泡十分钟,慢慢品尝。对于寒湿重的人来说,可能不适合。
这种方法源自清代医家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经过改良后成为一种适合日常调养的茶饮方。它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素体火旺津亏的人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