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全国冬小麦的收获进度已经超过了九成五。
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
离开了田地。
小麦和早稻这些作物。
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旅程?
颗粒归仓,究竟归于何处?
夏粮收购,颗粒归仓。
扦样、检验、除杂、称重。这样更简洁明了。
在科学规范的一道道流程中,小麦被加工成了一种产品。
通过严格的筛选流程后
它们成为了中国粮仓的新住户。
耕种的人也得到了辛苦数月后的回报。
每年的5月下旬,人们开始收获庄稼。
「夏粮收购的开始,以确保颗粒归仓为目标」
夏粮的收购。
我们主要收购小麦和早稻。
随着收获的进展,
小麦的收购活动从西南地区向北延伸。
而早稻的主要产地省份的收购活动
「从7月中旬开始,收购活动将陆续展开。」
在我国,溺水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粮食库存主要由政府储备组成。
政策性库存、企业商品库存和
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
它是保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成立于2000年。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负责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
对所承储的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进行监管。
对所承储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承担责任。
并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执行国家委托的购销调存等政策性调控任务,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以落实。
全国布局,仓廪殷实。
作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储备集团之一,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
中储粮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均有布局。
拥有近千家中央储备粮库的布局。
直属库点的网络遍布全国。
已经覆盖了全国90%的地级城市。
覆盖了全国95%的粮食主产县。
中央储备粮库中,最东端的一座。
位于黑龙江建三江地区。
位于新疆喀什的最西端。
内蒙古海拉尔是北端的极点。
海南三亚是南端最南的地方。
如果比较数量,吉林省将居首。
中储粮集团公司主要储备的品种
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等。
以及食用油、棉花等农产品。
“大国粮仓”的造型设计也颇具匠心。
外形各异,储粮效果也各不相同。
高大的平房仓,每仓的仓容大约为5000吨。
单位仓容占地面积较大。
浅圆仓的单个仓容可达近10000吨。
粮仓的气密性非常良好。
而在沿海地区,常见的立筒仓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大多数都在港口的库点使用。
由中储粮集团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
全球首座“架空式粮食气膜仓”
位于中储粮四川新津直属库。
与传统粮仓相比,它拥有更高的储存能力。
气膜仓的气密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气密性是传统粮仓的9倍以上。
这样一座直径达23米的气膜仓、
仓体高达36.1米的气膜仓
每个仓储空间能够储存7500吨的粮食。
它能够满足7万人一年的口粮需求。
科技储粮,每一颗粮食都保鲜。
现代化粮库不仅仅依靠其庞大的容积。
还要有高科技的保障。
都说储存粮食难
粮食是一种生命体。
只有长期处于适宜“休眠”的环境中。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
才能抵御“衰老”
确保储粮的绿色新鲜度。
走进中央储备粮库,探访小麦仓储地。
粮仓内,小麦遍布其中。
它不仅仅是一层薄薄的。
它并不是只有6米高,而是有6米高。
一整仓的粮食重达6000多吨。
这么多粮食聚集在一起。
控制温度是关键中的关键。
小麦在冬天感受到了开窗后自然风的吹拂。
夏天则可以享受“空调冷风”的舒适体验。
通过中储粮自主研发的内环流控温技术,我们可以实现精准控制。
冬天积蓄的冷空气
还可以在炎热的夏天
再次释放,节约能源。
使粮仓全年的平均粮温保持在较低水平。
基本保持在20度以下。
粮食的状况需要实时监测,不能掉以轻心。
电子测温技术,就像是保管员的“眼睛”。
粮仓内有上百个测温点,分布均匀。
保管员可以随时观察粮温的变化情况。
判断粮食的储藏情况是否稳定。
并通过库区智能化粮库监管平台,实现对粮食的智能化监管。
查看每一颗粮食的实时状态。
目前,中储粮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监管的全覆盖。
依靠超过478万个温度传感器
依靠近8万个高清摄像头
构成全国粮食仓储行业的主体。
最大的一张“物联网”。
均衡轮换,稳定市场供应。
然而,我们正在享受宜居的粮食。
「这些居民不能长期居住在粮仓里」
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储备,粮仓必须推陈储新。
粮仓必须定期更新。
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规定。
中央储备粮实行定期轮换,保持粮食品质均衡。
中储粮每年都会将粮食库存接近或达到存储期限,以便及时销售。
同时,我们购入了符合国家储备标准的粮食。
实现库存粮食的常储常新。
每年轮换的粮食占库存总规模的20%至30%。
通常,小麦每3到5年需要进行一次轮换。
稻谷和玉米每2~3年进行一次轮换。
豆类和食用油每1~2年进行一次轮换。
那么,问题来了。
轮换出来的陈粮,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呢?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并非当年全部被消化。
「相当一部分粮食要经过储存环节。」
然后经过加工,再次投放到终端市场。
中国人的饭碗,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由中国粮食来装满。
目前,我国的口粮完全自给自足,自给率高达100%以上。
谷物的自给率高达95%以上。
每人的粮食占有量大约为480公斤。
(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了483.5公斤。)
粮食安全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标准
我们已经实现了谷物的基本自给,并且口粮绝对安全。
进入了新时代。
我国的政府储备粮。
规模结构布局不断优化。
超过一年以上的稻谷和小麦库存量
“大国粮仓”制度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