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老校区党支部遵循学校党委的整体部署和集团党委的工作安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党员干部在坚持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的同时,利用老校区红色教育资源,将主题教育与党史校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我们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积极开展以“深耕校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特色联学共建。
01制定目标
承载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厚重历史记忆。
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的老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院(原铁狮子胡同1号),这里曾经是晚清时期最高军事指挥系统单位——陆军部和海军部所在地。在中华民国时期,这里曾是袁世凯总统府和段祺瑞执政府的所在地。其中,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的主楼(俗称灰一楼)建于1907年,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其之后,还有同时期建成的东、西配楼与后楼(俗称灰二、三、四楼),这些建筑都呈现出典型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风格。主楼、配楼和后楼连成四合布局,再加上府大门和影壁,共同展现出中西合璧的魅力。1926年,这里见证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老校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望我的修改能够帮到你。
老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最初的校址,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它在学校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49年12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在此隆重举行开学典礼。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吴玉章担任首任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从1953年起,学校陆续将各院系迁往西郊(现中关村校区)。1966年起,老校区主要作为教职工居住和校内部分单位办公使用。在1950至1965年间,老校区共设有1个学院、12个系、3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和19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了65870名各类人才。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初址,老校区经历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的积极探索和发展历程。岁月沉淀后,它成为了校史校情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场所。2021年11月10日,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考察老校区工作时强调,老校区所承载的历史对国家和学校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做好老校区文物保护和开放工作,真正发挥老校区的文化内涵。
老校区的大门。
主楼的外观。
02
面向新时代,深入挖掘红色资源。
建设具有特色的教育基地。
老校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积极推进红色基因和校史文化的传承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宣传片制作以及专业讲解团队培训,将校史与党史有机结合,生动地向人大师生和来访团队介绍老校区的历史进程、建筑特色、红色故事和名师典范等。老校区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特色实践基地,为校内外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讲授党课和实践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
在老校区校门东侧的“三·一八”惨案纪念碑前,我们重温了革命先辈的事迹,以此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校园内,我们参观了美轮美奂的国宝建筑,实地感受了建筑之美和重温了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历史人文教育,增强了家国情怀。 主楼大厅按照1950年首届开学典礼的场景进行了复原,让人们沉浸式感受了中国人民大学初建时的场景和风貌。展厅内设有“一辈子做好事——吴玉章生平展”“风吹松林,涛声阵阵——宋涛生平展”“他是一座山——吴宝康生平展”及“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场开学典礼展”四大主题展览,通过参观,人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严谨的治学、高尚的师风,以及不畏艰辛、奋斗拼搏,投身党和国家、学校建设事业的伟大精神。同时,这也侧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与时代同行、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探索史和奋进史。 参观结束后,人们会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谆谆教诲化作实际行动,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贡献力量。
三·一八惨案发生地纪念碑。
与离退休工作处和校医院联合学习,聆听吴本立老师的讲解,参观吴玉章生平展。
校团委举办了一周年纪念活动,于吴宝康生平展室进行了拍摄。
与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党支部联合开展学习活动,参观了宋涛的生平展。
03
多形式的联合学习和共建
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使其更加扎实。
老校区党支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接待校内外各级党团组织实践学习的同时,积极与各院系党团组织、团体联系,开展主题教育联学共建。党支部与各预约参观单位提前沟通,根据各单位需求制定联学共建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交流座谈、主题宣讲、志愿服务、问卷调查、知识问答等。联学后做好记录、信息收集和宣传工作,随后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学习,交流体会和心得,探讨落实意见和建议,使联学共建形式丰富完善,推动老校区学习教育和文化传承工作发展。
在4月至5月期间,老校区党支部共接待了49场参观学习,其中包括东城区文旅局文物保护与管理中心党支部等校内外各级党团组织。此外,与校内后勤集团分团委、离退休工作处、校医院、图书馆、党校青年会、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等7个校内单位和学生党支部也开展了联学共建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联学共建,我们能够更好地合作学习。
5月9日,老校区党支部与后勤集团分团委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教育联学活动。在活动中,党员团员们一起探寻红色基因,深入了解了吴玉章老校长、宋涛先生、吴宝康先生等人为中国革命与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光辉人生和使命担当。
老校区党支部与后勤集团分团委联合举办了主题教育联学活动。
5月18日和26日,我们与学校图书馆信息新媒体联合党支部、古籍特藏馆际联合党支部和学科支持部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主题教育联学活动。在参观学习之余,我们围绕业务工作和未来规划进行了座谈交流。信息新媒体联合党支部希望继续加强与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和博物馆的联学共建,推进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古籍特藏馆际联合党支部分享了图书馆在数字化展示校史相关书目和展览等方面所做的工作。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合唱了《陕北公学校歌》,回顾了峥嵘岁月,缅怀了革命先辈。
老校区党支部与图书馆信息新媒体联合党支部举行了座谈交流。
5月2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党支部与同学们一起联学共建,重温校史,深入学习学校前辈的革命精神。在交流环节,王菀渟结合自己担任学院博士生宣讲团讲师的经验,分享了如何讲好党史校史和新时代青年故事的心得。学生党员们为老校区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了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一班党支部联学共建
王菀渟以“继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力量”为主题,进行了校史宣讲。
5月30日,离退休工作处与校医院联合举办了联学共建活动。特别邀请了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吴本立老师授课。学校主题教育第七巡回指导组副组长杨澜洁参与并指导了此次活动。吴老师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了“一辈子做好事——吴玉章生平展”中每一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从同盟会到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吴玉章先生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他为了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终生,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牢记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在具体实践中锤炼党性、磨砺初心,以实际行动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始终奋进在新时代前列。校医院的9名医务人员还为老校区的老同志们进行了现场义诊,并宣讲了老年人保健养生知识,受到了就诊老同志的一致好评。
离退休处党委、校医院党总支领导代表、老校区党支部书记与吴本立教授合影留念。
老校区党支部将学校红色资源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动力,让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从校史中感受传统校风,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爱校情怀。在推进主题教育工作进程中,党支部组织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不断汇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和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
与各单位联合学习推文链接。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