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然而,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和腾飞,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全社会意识的提升。因此,我们特邀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秘书长周战伟来为大家解读政策、辨向指路。

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

上海市培训协会的副会长。

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

编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旨在促进青少年体育的蓬勃发展。这些政策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法》提出了“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念,并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以及体质差、毅力不足等问题,与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重塑健康教育观,突破“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应试固化思维,引导家庭教育观念从“重视体育”转变到“主动体育”。

编辑:我们需要消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身心、智力、意志等全面发展,而且对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发育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体育运动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高强度体育运动能够改善神经免疫功能,增强神经电活动,并激发神经营养因子维持在较高水平。持续每周进行2~3次高强度运动能够降低青少年压力,促进激素分泌,有效调节焦虑、恐惧、抑郁和紧张等情绪状态,缓解心理不适,促进青少年心理幸福感。 经常参加团队有氧运动和阻抗运动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保持乐观心态,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水平。适度运动还能提高认知功能,有助于调节工作记忆。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青少年的注意力水平和抑制控制能力;长期规律性中高强度运动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的控制执行功能,并提高学业成绩。

学校老师、家长以及青少年等都需要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奥运会冠军谷爱凌不仅在滑雪方面表现出色,在跑步、冲浪等其他运动项目上也表现出同样出色的技能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虽然这只是一个特例,但许多知名高等学府都非常欣赏体育人才。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越高,他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生活质量也更高,更加自律、坚毅、积极乐观。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怎样的蓝图?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首先,我们应当推动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其次,我们应当致力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以实现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我们将发展更多的小众体育项目,如击剑、射箭、攀岩、轮滑、马术、高尔夫和体育舞蹈等,为孩子们提供更多选择。

随着体育分数占比的不断提高,家长们如何利用政策利好,帮助孩子提高体育成绩,促进身心健康呢?

家长可能只关注体育分数的提高,但我认为不能局限于此。上海提出要让孩子学会2~3项运动技能。专业体育有专业选才标准,不同体育运动项目有各自特点,需要根据孩子先天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

体育技能的发展也有共性。五大运动能力(速度、力量、平衡协调、柔韧、灵敏)在3~12岁期间发展敏感期,错过这个窗口期,基础能力的发展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运动,多尝试不同项目的运动(包括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和智力项目),以便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家长可以了解“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测试”测试,它会给孩子一个综合评价,并提供适宜的运动项目建议和锻炼指导。这样可以发挥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使训练和体能锻炼更加高效,运动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即使不成为运动员,也可以参加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周末营、亲子运动会等。总之,现在孩子选择的机会很多,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其中。

以上内容由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及有关专家提供,如需转载,请与我单位联系。

觉得不错,就分享并点赞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