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小”学校圆了孩子们“看世界”的“大”梦想!

这所“小”学校圆了孩子们“看世界”的“大”梦想!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首要的教育

"第一教育"是《上海教育》杂志的公众微信号。它与《现代教学》、《成才与就业》、《教育参考》以及上海教育电视台的"教育新闻"栏目等媒体联合,致力于成为专业的教育资讯服务提供商。我们与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家长保持实时互动,为您提供最前沿、实用的教育资讯。

2107篇原创文章。

微信公众号

,,

编者按:

近年来,上海积极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这些学校不依赖生源,不聚集资源,不以分数为教育追求。

新优质学校已成为上海教育的一张新名片,为普通学校提供了变革的途径。

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我们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从而将优秀的办学经验辐射到更多的学校?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教育推出“家门口的好学校”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新优质学校回归教育本质背后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走进宝山区的一所新优质学校——宝林路第三小学。

宝林路第三小学的校长是严青。

严青是一位杰出的校长,他拥有上海市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他曾获得宝山区创新创业育系统的领军人才、宝山区五一劳动奖章、宝山区教育系统第一届名校长等称号。

“让他们看一看这个世界”校长严青如是说。

对于第一次来到宝林路第三小学的人来说,这所学校可能有些“难找”。

用校长严青的话来说,“我们学校非常‘接地气’,就建造在宝林五村内,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学校’,也是宝山区小学中唯一一所‘上海市新优质学校’。”

这所看似“低调”的学校,却为学生们点燃了“看世界”的梦想。

据校长严青介绍,学校招收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其中许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离开校园,更不用说拥有“看世界”这样的梦想。

因此,学校决定让宝林三小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去“阅读”这个世界。

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2018年,“小眼睛看世界”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学校邀请了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述他们创作中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

令学校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多年前,芬兰作家阿伊诺和萨米来到宝林三小。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这个遥远的“北欧童话王国”产生了向往和好奇。

校长严青表示:“在此之后,‘名家进校园’就成为了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来点亮孩子们的内心,用阅读的方式来‘看世界’。”

读书,也是一种“读生活”的方式。

在宝林三小,学生们不仅只是单纯地阅读书籍,他们更是在“读天气”“读美食”“读生活”。

据校长严青介绍,在2020年的线上教学期间,为了缓解学生长期居家所带来的焦虑感,学校推出了“读二十四节气”系列课程,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鼓励亲子共读。

例如,在清明节气期间,学校根据节气的特点为学生推荐了相关书籍,并设计了与家人一起制作青团的亲子活动。

学校特别挑选了10个与“10种积极心理学品质”相关的节气,旨在引导家长和孩子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家庭幸福感。

在这种氛围下,2020年4月成为了宝林三小的第一个“线上读书月”。

在这段话中,学校开展了“三小语文阅读节”,通过课文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此外,学校教师还在线推出了“悦心小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各学科课程。

在2022年上半年线上教学期间,“悦心小课堂”进行了升级,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

:宝林三小的老师们精心制作了“走进‘二十四节气’,遇见美好‘云食光’”主题微课。

:老师们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与节气相关的绘本,在阅读中渗透“食育”文化。师生在“云端”中共同阅读好书、品尝美食、讨论电影、缓解心结。

:教师李艳敏在线上微课“夏至”中,带领学生欣赏了一些有关夏至的诗句,让学生从诗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李老师接着从夏至的“早”“快”“长”和“热”四个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夏至”这个节气的由来和特点。

随后,李老师向大家推荐了绘本故事《夏至·要吃面》,让孩子们了解了夏至的美食习俗。

李艳敏向屏幕前的学生介绍了上海特色冷面的起源和制作方法。课后,学生们积极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了这道夏至美食。

最后,李老师从“积极心理学”这个关键词“自律”和学生们展开了一个小小的讨论。

通过与老师的共同探讨,学生们明白了自律的含义,即“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情”。学会克制自己、善于规划、保持独立,这就是自律。

从线上延续到线下,我们继续进行阅读之旅。

2022年9月,当宝林三小的孩子们重新回到校园后,他们的阅读之旅仍在继续。

学校仍然结合“二十四节气”的阅读主题,推出了“小远读书——聆听书中的二十四节气之音”系列节目。这一系列节目旨在通过一个节目来带动全校学生一起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节目围绕着对应的节气展开,通过古典诗词,让孩子们了解关于节气的历史、民俗与文化。

在不同的季节,学生们通过阅读朱自清的《秋》一书,来探究作者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他们通过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色,感受季节的变化。

在寒露时节,我们从“花信风”的菊花中联想到诗人陶渊明。通过欣赏陶渊明的诗词和了解他的生平,我们对古典诗人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编辑:在霜降时节,我们从节气的应景植物红叶中引申出一首诗句,出自《沁园春·长沙》:“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在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

编辑:......

编辑:小编了解到,不久前,宝林三小为学生开设了阅读班。

学校开设的阅读课程。

面试时,五年级的一位女生与老师们谈论了她阅读余华和莫言作品后的感受。

这也让老师们既感到惊讶又感到欣喜。他们表示,他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文化影响下,能够自主选择读物,并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校里“万物皆可读”。

当您走进宝林三小,您会看到教学楼的墙壁上投影着名人名言。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摆放着“迷你小书柜”,而在每一个转角处,您都可以坐下来静静地阅读。

宝林三小创造了“转角遇到阅读”的条件。除了校园内各个角落散布着的阅读空间,学校图书馆不仅丰富了藏书,还把阅读资源“送到”到孩子们手中。

(摄影:王佳依)

在学生食堂门口和教室走廊上,我们摆放了阅读终端,让孩子们能够在碎片时间内阅读。这种设计不仅让孩子们享受了指尖阅读的乐趣,还帮助我们汇总了学生的阅读数据。

宝林三小的师生们常常感叹:“万物皆可读”!

编辑:学校将“特色书架”搬到了“特色教室”,使“特色”更加名副其实。

编辑:在陶艺教室的“陶陶书窑”中,孩子们可以亲手体验陶艺,同时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文化。而在布艺教室的“艺术书柜”中,孩子们可以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编辑:在陶艺教室的学生作品墙前,王佳依拍摄了照片。

学校教师竺颖补充道:“我们教学楼一楼的墙上还有着一张电子地图,上面亮着红灯的就是我们通过阅读‘走过’的地方,这也承载着我们学校孩子‘看世界’的梦想。”

这所“隐匿”位于居民小区内的学校,多年来致力于打造阅读特色。秉承“我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成长”的办学主旨,学校为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打开眼界,让他们在阅读中“看世界”。

近年来,宝林三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屡获殊荣。学校多次荣获宝山“中小学暑期读书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并有众多学生在上海市中小学生暑期读书系列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殊荣。此外,学校图书馆也荣获2020年-2021年宝山区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的称号。

编辑:图片由学校提供(除标注外)。

编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们成功设计了一座梦想中的雨水花园!这所小学围绕“滨江”开设了一门课程......

编辑:醉白寻“美”、绿野寻“踪”,在松江这所小学,孩子们在行走中爱上了自己的家乡。

编辑:在徐汇区这所中学,“要毕业了,好不想离开老师们!”见到了师生关系的理想模样。

编辑:普陀这所小学的劳动教育结出了不一样的果实,通过观察花盆就能知道植物生长得好不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