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观看2023年新版《张文秀》时,我发现了字幕上的部分唱词存在被改动的情况。因此,我想要谈谈我的看法。
我想,在戏迷心中,经典唱词具有无可撼动的魅力。只要唱词没有原则性错误,就没有修改的必要。它们已经流传了几十年来,戏迷们早已耳熟能详。即使一个音节稍有变动,也能轻易听出。更何况,原版唱词并不低俗、难以理解或唱起来拗口、不好听。作为琼剧的代表性剧目,《张文秀》经过了众多艺人的锤炼,如果本子存在这么多问题,前人早就改正了。
看完首演后,我找出了一些例子,结合几位戏迷的观后感进行了整理。我发现被改动了的唱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虽然没有语病,但不利于发音和行腔,导致演唱效果不佳。
一类是改动后唱词不存在语病,但是不利于发音和行腔,导致演唱效果不佳。
另一类改动则与剧情和人物无关,导致唱词不符合原意,甚至出现语病。这些改动直接影响了该剧的质量。
先看第一类的比对:
以上唱词好像改也可以,不改也妥当,从字面上看并没有大问题。但是张口一唱,被改动之后的字眼音调发生变化,行腔明显就没有以前的流畅柔美。
这是第二类的比对:
1.“天灾人祸两相随”与“时而祸福两相随”
“天灾人祸”是一个成语,其中“天灾”指张文秀家道中落,沦为孤儿,而“人祸”指张文秀被诬为盗,被逐出门。“时而祸福”的意思是有时候有福气,有时候没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张文秀命运多舛,有时会遇到不幸,有时会遇到幸运。然而,“时而”和“相随”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似乎有些矛盾。有时候,它们指代的是不幸;而有时候,它们指代的是幸运。
2.“姐妹同根相连”与“姐妹同根藤”
琼剧中的苦叹类板腔通常采用“三七”“七七”的句式,即最后一句为散板。如果唱词为八个字,刚看时可能不会引起注意,但是如果结合下一句“骨肉相残心何忍”,就会发现问题。上句采用6字,下句采用7字的句式,这种“6+7”的句式在琼剧唱词中并不多见。而且,“根”和“藤”在唱时发音类似,拗口且不好听。因此,在演唱时应该注意避免混淆。
3.“可怜他折磨多年”,这句话是否可以改为“可怜他孤寡多年”?
尽管“可怜他折磨多年”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存在语病,但如果将其放在诗词中,这种语病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毕竟,七个字的句式很难满足正确的主谓宾语法结构。此外,“孤寡”通常指孤儿寡母,而非老弱。张文秀正值青壮年,且已有婚约在身,因此称其为孤寡并不合适。
4.“长得丰满又秀丽”与“长得俊秀如宋玉”。
其一,“满”在海南话中是一个多音字,其中一个音是mua3,另一个音是muan3(参考《海南话字典》)。王英蓉老师在演唱“满”这个字时,发的是第二个音,在“满”字后面带一点轻柔的鼻音归韵,非常优美! 其二,我猜测不要“秀丽”的原因是觉得这个词只限于形容女子吧?这是很多人的误解。不要忘了,我们也经常用“秀丽山河”这个词语。 其三,张文秀俊秀与否,在寄读王家的时候,王三姐早已知道了。她怎么可能到现在才发现文秀长得俊秀,并与宋玉作比呢? 其四,“丰满”有前后对比之意。即三年前和三年后的张文秀长得不一样了,他过得好了,丰满起来了。这是令王三姐觉得意外的地方,进而才会有各种猜测。而“俊秀”体现的对比性则不强,不足以揭示人物内心和推进剧情。 我对您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希望您喜欢。?
5.“忆当初,离别时”与“忆当初,赠银时”。
在整部戏中,“赠银”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仅《偷包袱》这个折子戏就出现了三次:“赶去赠银把话嘱”“赠银事,永不忘”“为何我赠银与你无缘”。如果把“离别”改为“赠银”,那么这个词就会出现四次。虽然频繁使用并不一定美感,甚至可能有些俗气,而且“离别”这个词比“赠银”更含蓄,更符合人物当时的内心活动。因为此时王三姐正在自述,说“离别”就可以了,她自己知道那是张文秀嘱咐过的话,并不需要过多表达。而且,在与张文秀的对话中,有必要提到“赠银”这个词,所以才使用了“赠银”。
6.“嘱梅香话我还记”与“传话梅香我还记”。
两个词“嘱”和“传”,各自的分量显而易见。其中,“嘱”表示张文秀对此非常重视,因此塑造了一个立志为人的书生形象。而“传”则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其表达效果明显不如“嘱”更贴切。
7.“大姐二姐谈天说地”与“大姐二姐旁劝说理”。
谈天说地,意指随意闲谈,漫无边际。在剧中,这指大姐二姐随意挑唆、冷语相对的行为,与她们性格相符。演员的演唱让观众眼前浮现出大姐二姐“谈天说地”的画面,生动形象。而旁劝说理,在字面上看是褒义的,但实际上体现了大姐二姐出于正义才去规劝王三姐,与剧本实际不符。
编辑:8.“从前还有个王宝钏”,“从前有个王宝钏”。
编辑:虽然“还有”和“有”的字面意思相同,但它们造成的演唱效果却天壤之别。“还有”带有强辩和合理化的心理活动,而“有”则没有。王三姐面对张文秀的反问“你父望你攀高门,你我焉能永关雎”,可能感到着急并不知道如何回复于他。恰好想起了王宝钏,于是以她为榜样(她都能离家而去,我为什么不能?),脱口而出“从前还有个王宝钏......”这样一来,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人物形象也更加丰富饱满。
编辑:9.“女愿学她奔离贵门”与“女愿学她弃离贵门”。
“奔”有逃走之意,“弃”意为舍弃、抛弃。“奔离”一词专指旧时女子私自投奔所爱的男子。此处使用“奔离”一词,恰如其分。张文秀随后说道:“既然如此,明天文秀带你一同逃走?”张文秀使用“逃”字,与“奔离”一词相呼应。王三姐是个谨守闺训的闺阁女子,她为亲朋说她是不孝儿而伤心难过,可见她不会轻易抛弃这个家。这也是为何她一直等待张文秀归来的原因。合理的解释是,她会暂时离去,但最终仍会回归。因此,“弃离”一词不符合王三姐的人物形象。
10.“这两个(神)似灵显”与“二尊神,似灵显”
众所周知,当用“一位”或“一个”来形容某个人时,所体现的态度是不同的。同样,“二尊神”和“这两个(神)”也是如此。只有“个”这个词才准确,因为张文秀是在讽刺他们,所以不可能使用带有敬重之意的“尊”这个词。
11.“享千户,受香烟”与“管万户,受香烟”。
“享”字在这里的意思是鬼神享用祭品,引申为拥有或享受。张文秀在这里使用“享”字,恰好与前文将知府和知县比喻成“神”相呼应。其目的是讽刺知府和知县只是坐享俸禄,不为民造福。而“管”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管辖、治理。在张文秀看来,他们并没有尽到父母官的职责,因此他不会使用“管”字。因此,“享”字比“管”字更能体现讽刺意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全文,就会发现知县作主解除婚约的情节已被删除,这一段讽刺戏文已经没有意义了。
(未完待续)。这样表达更加流畅,也更符合语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