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饮料,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
究竟拥有着怎样的魅力?
放纵消遣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是被潮流所刺激,还是堕入深渊?
近年来,各种新型毒品不断涌现,它们伪装成零食和饮料,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诱惑力。
在公安部禁毒局和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统筹协调和有力指导下,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经过10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部督毒品目标案件。共抓获了24名犯罪嫌疑人,打掉了6个涉毒团伙,审查了200余名饮用人员,查获了2.3吨“功能潮饮”。他们全面清缴了本市娱乐场所贩运团伙网络,从源头上斩断了一条涉及河南、广东、陕西、新疆、甘肃等多省份的犯罪链条。
“上头潮饮”深受欢迎。
编辑:立案侦查,遏制其蔓延。
编辑:2021年7月,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的办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本地一些娱乐场所销售的一种名为“上头潮饮”的饮料在“酒吧圈”从业人员中非常流行。这种饮料的外包装与普通饮料相似,携带方便。它不仅有“一口就微醺”“一瓶就上头”“酒驾查不出”“不辣不苦不难受”等具有强烈迷惑性的噱头,而且“口口相传”。
编辑:这种饮料通常出现在酒吧、跳舞吧、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普通消费者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只有特定群体通过隐蔽渠道购买饮用。它的价格远远超过普通饮料,引起侦查人员的高度警觉。初步判断,“上头潮饮”可能与“上头电子烟”一样含有“特殊成分”,涉嫌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犯罪。
经过初步调查,自2021年起,我省兰州、定西等地部分娱乐场所开始非法销售所谓的“上头潮饮”。这种饮料在有吸毒史人员群体中非常受欢迎。侦查发现,许多有吸毒史人员深夜频繁出入一些娱乐场所,利用酒吧、跳舞吧等场所经营售卖酒水,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沟通联系。他们通过咸鱼、微信支付,同城跑腿代送、驾车配送,熟人代购、异地快递邮寄等方式贩卖含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潮饮”。
为了严厉打击涉及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品犯罪,遏制“第三代”毒品在社会面蔓延的势头,兰州市公安局缉毒支队成立了专案组进行立案侦查。
确定“潮饮”的成分。
厘清人员关系
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专案组通过多渠道侦查,成功获取了多个贩卖场所不同批次的“潮饮”样本。经过取样和送检,结果显示这些样本均检出新精神活性物质。低剂量饮用“潮饮”会产生兴奋和致幻作用,而高剂量则会产生麻醉和镇静作用。长期滥用“潮饮”容易成瘾,并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如焦虑、谵妄、幻听和精神错乱等。如果一次性过量摄入,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此外,“潮饮”常与交通肇事、性侵等犯罪行为相关。
在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专案组经过反复的侦查研判,逐步梳理出了团伙的脉络。按照“双向”打击的思路,我们紧盯“潮饮”的流向,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犯罪事实。最终,一个以宋某、姚某、毛某为首的非法销售含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潮饮”的特大贩卖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犯罪集团被成功揭露。
办案民警经过数月的侦查工作,基本锁定了隐藏在我省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的贩毒团伙。为了深入挖掘犯罪,查清新型毒品的来源,侦查员紧盯本地主要犯罪成员,对他们的上线进行了摸排调查。
经过专案组的进一步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团伙具有网络覆盖范围广、参与人员众多、层次复杂、活动猖獗等违法犯罪特点。同时,犯罪嫌疑人姚某的上线河南籍男子何某、宋某的上线新疆籍男子马某等人也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谋定而后动,严厉打击犯罪。
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2022年5月10日,专案组统一部署,办案民警对涉案团伙进行了集中收网。同时,对涉案重点场所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及时固定了相关证据。此次行动共打掉了4个本地涉案团伙,抓获了21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52名饮用人员。此外,审查了200余名涉案人员,并查获了314箱新精神活性物质成分“潮饮”和4桶5L桶装“潮饮”原液,总计超过2000公斤,取得了重大战果。
2022年5月12日,侦查员前往新疆,成功将涉案上线人员马某和张某抓获归案。在行动中,他们当场查获了21桶1L桶装“潮饮”原液。经过连续多日的侦查研判,2022年7月6日,侦查员前往河南洛阳,成功将另一上线人员何某抓获。
该案的成功侦破,不仅增强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威慑力,而且扩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覆盖面。它有效遏制了新一代新精神活性物质毒品犯罪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趋势。
甘肃公安提醒您:
不要盲目赶时髦,远离易染毒场所,拒绝陌生物品,明辨是非,为自己健康乃至人生负责。
点个赞
收藏一下
点个赞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