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楚丽君。
上半年即将结束,回顾港股的走势,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累计跌幅超过3%。然而,南向资金却在积极抢筹,同期净买入港股超过1100亿元。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下半年,港股市场将如何演绎呢?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呢?
多重因素导致港股市场出现下跌。
根据同花顺的数据,今年以来,截至6月28日收盘,恒生指数累计下跌3.08%,报19172.05点;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3.07%,报4001.97点。尽管港股市场主要指数年内出现下跌,但南向资金仍然积极布局,累计净买入额达到1104.99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下跌。他解释说,与A股相比,港股市场受到海外因素的扰动更大。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因为美联储年内加息路径不明确,海外流动性趋紧对港股构成扰动;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和欧洲国家陷入“技术性衰退”,市场担忧情绪升温,导致港股市场持续承压。
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港股整体呈宽幅震荡走势。从影响因素来看:一是欧美央行加息带来全球流动性紧缩和欧美股市大幅震荡,对港股具有传导效应;二是地缘政治冲突、欧美银行业危机等风险因素对港股走势形成一定冲击。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1100亿元,市场依然看好港股的长期配置价值。”
"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主要由于香港市场的估值相对较低、市场活跃度高以及港股市场中的龙头科技股表现突出等因素。"黑崎资本高级研究员曾盛向记者表示。
许多机构都在热议港股下半年走势。
港股下半年行情如何演绎?陈雳认为,展望下半年,港股仍将保持韧性,有望企稳回升。一方面,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趋势较为明确,国内宏观经济复苏对港股市场构成基本支撑;另一方面,互联互通制度不断优化,持续改善港股市场流动性。因此,港股有望保持韧性。
邓海清认为,下半年港股有望走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欧美央行加息已经进入尾声,对流动性和估值的影响减弱;二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国内消费持续回暖,有望继续带动经济复苏。近期,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6月7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再次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4%。世界银行也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6%。
"6月份美联储暂停加息后,美元汇率也可能出现回落,港股市场有可能在估值和情绪修复的双重驱动下出现回暖。"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贺金龙,优美利投资总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外经济修复和美联储加息暂缓的双重影响下,港股市场下行空间有限。
曾盛表示,未来两年南向资金流入或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而香港市场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吸引全球投资者。
科技板块获得了多家机构的看好。
对于下半年港股市场投资机会,多家机构均看好科技等板块。
陈雳建议,可以关注两个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科技互联网行业,特别是具有业绩支撑的龙头企业;二是分红率较高的低估值国企。
邓海清认为,港股下半年有“四大红利”。首先是数字科技红利,数字经济将成为市场的长期主线。其次是高端制造红利,包括C919大飞机产业链在内的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产业也将受益。第三是消费复苏红利,消费场景有望恢复,企业持续“回血”,居民旅游出行活跃。最后是地产回暖红利,更多的房地产政策值得期待。
曾盛认为,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科技板块仍然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在政策支持下,科技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此外,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新能源、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也将迎来更多机会。
国泰君安证券建议,在当前国内政策预期升温、美联储停止加息的窗口期,关注恒生科技指数和互联网零售板块等。从全球视野来看,港股中长期机会值得关注,应顺应全球景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