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最忌讳对孩子说这4句话!

期末考试前,最忌讳对孩子说这4句话!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期末考试的脚步悄然临近。

孩子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孩子在这个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也会比平时更加细心一些。

因此,......

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有些话语,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告诉孩子,

对孩子考试前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平时上课都听什么了?

当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作业或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如果发现孩子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他们可能会非常生气并大声说:“这么简单的地方都能错?怎么能这么笨呢。平时上课都听什么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有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随口说出的话,可能会伤害孩子。

孩子听到父母这样评价自己,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否定了,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如果孩子本身内向、自卑,家长经常说他们笨,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会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只是一个“笨孩子”。

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也许他只是忘记了这个知识点,也许只是一个小失误。但是家长却立刻给孩子贴上了“笨”的标签,这并不是很草率吗?

在期末复习期间,孩子的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和正面的影响,给予他们比平时更多的耐心。帮助孩子在考前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考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这次考试我一定要好好发挥,超过所有人!

都说考试要保持平常心,但家长提前给孩子设定要超越的目标,会导致孩子内心一直存在一个“假想敌”。这样一来,孩子就无法安心复习。一方面,他想着“我一定要超过他”,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超不过他。在这种双重心理的夹击下,孩子只能备受煎熬。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了超越他人。

将孩子与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是最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当孩子无法达到目标时,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出现茫然、焦虑等负面情绪。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盲目地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如果我们想要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那么我们可以将孩子的昨天和今天进行比较。只要孩子有进步,那就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是在考试前,家长应该多表扬孩子的进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充满信心地参加考试。

这段时间你只需专心复习,其他一切都由我来安排!

有时候,家长对孩子考试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孩子本身。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复习,家长甚至愿意成为“保姆”,甚至在吃饭时都把食物喂给孩子。

然而,孩子每天只专注于学习,就能真正学进去吗?我们都说要劳逸结合,但当孩子连续几个小时坐在那里看书复习,效率真的高吗?

另外,家长为了成全孩子而牺牲自己的方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优越感,认为学习时的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其他人都得听从自己的命令。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用学习来威胁家长,只要家长叫他去做某件事,他就会以自己还有问题没有复习到为由推脱。这样一来,家长也不敢打扰他。然而,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他就会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

孩子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应该包括其他方面。考试只是对孩子学习质量的一个阶段性检测,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学习能力或未来。家长不应过分关注考试结果。

鼓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在学习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放松身心,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考得好就奖励你。

如果考试不及格,你将会受到惩罚。

这是许多家长在考试前常用的方法。如果孩子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家长会奖励孩子一件心仪已久的礼物或满足他们的一个愿望。如果孩子考试不理想,家长会惩罚他们一个月不看电视或不买玩具。

这种约定看似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但实际上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

当家长把奖励作为学习的诱饵提出时,孩子对学习的虔诚之心可能会被破坏,并且会把心思放在如何换取奖品和讨好家长上。这样会导致孩子的心总是悬在半空中,患得患失,虚荣浮躁,在学习上很难保持专注和脚踏实地。

即使奖励能够带来一些动力,它也只是短暂的。学习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态度。

当孩子没有达到目标而受到惩罚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惩罚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可能会因为担心再次受到惩罚而产生压力,导致孩子离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远。

成绩只是暂时的,成长才是永恒的。如果孩子在每次考试中都能成长,那么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

来源:江西教育。

本期编辑:李滨、王伟、李岩。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我们:0317-2268692,这样更简洁明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