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成长,我们再次踏上征程!
——2023年毕业典礼讲话
校长邓辉
(2023年6月20日,蛟桥园田径场)。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连夜的大雨,浇透了整个校园,也浇湿了我们彼此的心情。在我们为你们整装出发而喝彩的时刻,心中增添了几许“分手总要在雨天”的离愁别绪。刚才天公作美,暴雨顿歇,明天天公还将继续作美,绽放阳光。天公此番的美人之意,为各位注定要经风历雨的征程,重重地抹上了一笔“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豪迈行色。同学们,让我们在风雨中出发,风雨中成长吧!
待会儿全场将合唱毕业组歌,这些歌记录着你们的过往和青春。过去几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时刻、改革创新时刻和欢欣鼓舞时刻。我想在这里郑重地感谢你们:带着希望而来,拼尽全力成长!衷心祝贺你们:成为真正的“江财人”,即将扬帆远行!
这一届的毕业典礼与众不同,不仅仅是因为它从礼堂搬到了操场。而是因为大家在校园里经历了与以往不同的大学时光。过去的一段时光,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疫情,共克时艰的过程是一次特别的教育,让我们收获了特别的成长。大家在这场困难面前展现出的信心、勇气和团结,让我们有理由站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操场上,编织只属于我们2023届江财毕业同学的一片盛大记忆,并且无愧地发出舍我其谁的感叹!历经疫情的起伏,当下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怀抱着更坚定的信心、更丰富的善意和更饱满的勇气。这让我们有理由在这个行将出发的地方,在这个原本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渴望激荡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一团盛大意志,并且自信地发出强国有我的赞叹!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成长,大家来到大学也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毕业并不是教育的终点,也不是成长的终点。今天,大家从这里奔赴各方,开启新的成长之旅。此时此刻,我想嘱咐大家:成功只是成长的附属品,而成长才是终身的功课。希望大家把成功看作成长的顺便结果,把心放在成长上,而不是放在成功上。这样,成功会回报你更多。
说到成长,我们不应急于提出自己的目标。我认为,对于成长这个话题,比确立成长目标更重要的是理解成长本身,以及理解成长的力量源泉。
成长是关乎未来的,它是一个向前进发的过程,这是成长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我们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和长期奋斗观来理解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以这样宏大的时间尺度思考成长,就是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他强调:“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因此,选择成长目标时,最大的风险就是偏离历史规律,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前景,我们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洪流中。只有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考察、思索这个变局,才能真正穿过迷雾看清未来。成长是向前进发的,但其方向却源自于对历史的深刻觉醒。对于个人而言,世事多有难料,但对于大历史而言,潮流浩荡,势不可挡。我们对个人成长目标和路径的选择必须汇入民族复兴之“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之“大道路”。当然,仅仅以如此宏大的时间尺度去思考个人成长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职业发展趋势和当下现实条件。但无论如何,成长绝不能仅仅盯着眼下三五年的便利和光鲜,而是要以作为未来成长的“磨刀石”来思考眼下的第一份工作。更具体地说,也许我们起码要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尺度去思考新赛道新领域带来的成长机会。
成长是关于资源的,它涉及向外开拓。这是成长在空间维度上的特征。关于空间,不能认为它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不能想象现实世界中有一个实际存在的空间,那里有一些实际资源等待着你。相反,这个空间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信仰、信念和信心,并强调“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由此可见,精神力量对于事业空间拓展和资源开发的决定性作用。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向外开拓的过程,但其力量源泉却是内在修炼。它是一个通过健全自己的心志而集聚资源,甚至创造资源,不断拓展空间,最终拥有更多可能性和更强确定性的过程。我想起了刚才袁晓萱同学在发言中提到的前不久八四级会计专业邓超校友参加珠峰7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并让校旗在珠峰大本营高高飘扬的事迹。邓超校友在队友卸下100克食物减少负荷时,毅然背上500克校旗。这500克沉重负担和浓烈情感难道不是心志创造出来的空间和资源吗?在某种意义上,成长都是自得,而不是外赏;成长都是内省,而不是外求。当初心纯正、站位高远、眼界开阔、思路开辟、心量广大、底线意识强烈时,空间就更大,资源也就更多。真正的成长就是勇敢地开发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
成长是关于意志的,是向上的,这是成长的固有要求。意志是自己自觉地设定目标,主动地追求。成长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交代,没有渴望,就没有成长。没有渴望,也许会有成功,但那不是对自己的交代。没有渴望,也许可以把某些没有预期的成果“追认”为成长,或者把某些不是成长的“成长”“翻译”为成长,或者把别人的成长“想象”为自己的成长,但这些都不是自己对自己的交代,而是误以为真的成长。没有行动,同样也就没有成长。“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成长就是一场向下扎根的艰难跋涉。一个人的成长,受到的局限很多,有生与死的自然之限,有时与势的社会之限,有情与利的精神之限,局限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唯有忍耐吃苦甚至自找苦吃,才能寻求突破,得到成长。如何突破,这一点你们比我更有发言权。VR现代产业学院UC软件工程的王国栋、王志刚同学,从退役士兵到考取国家税务局公务员;信息管理学院信管专业194班陈思宇同学,推免至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并成功入孵国家科创中心进行创业;经济学院经济学193班内克艳木·木明同学,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投身西部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是淬炼后的突破。同学们,或许我们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很如意,但不要灰心,有朝一日,或许我们会感激在这份不起眼的工作中得到的锤炼和成长。
今年,学校将迎来百年华诞。回顾江财百年的历程,我们发现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一代代江财人用脚开路,不辞万苦。凭借着江财人“路在脚下、苦在当下”的“两下子”精神,百年江财得以成长。站在江财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面对建设学术研究型大学、全国一流数字财经大学和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的转型任务,新时代的江财人应当发扬“置身事内、事上磨练”的实干作风,为百年江财的新成长注入强劲的力量源泉!江财与江财人不会缺席成长的道路!
同学们,新的成长历程即将开启。在十字路口,我们面临着选择。无论我们选择哪条路,都应该走好“三条路”:一条是向前进发的路,一条是向外开发的路,还有一条是向上生发的路。终有一天,当我们能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淡定和“踏尽坎坷成大道”的安定时,我们要在内心喜悦地告诉自己:“你们成长了!”
同学们,渴望成长的人都渴望出发,渴望成长的人最终都会得到成长。所以,同学们,出发吧,这是最好的祝福!
校党委宣传部 运营
有责任心,有情感怀。
投稿或联系我们。
如需投稿,请将文章发送至[email protected]。
排版/聂嘉欣、雷佳佳。
审核:赵旻、姜莹、李大晖。
深圳校友会发言人表示:
今天,母校的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深圳校友会秘书处迅速响应号召,积极快速地做出反应,并无缝对接,建立了2023届毕业生迎新群,为新校友提供优质服务。目前,我们已经迎来了20多位即将来深圳工作的新校友,这将成为深圳校友会又一批新生力量!
请新校友们添加深圳校友会唯一官方服务助手——小酱。
编辑:校友会秘书处。
深圳市江西财经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江西财经大学深圳校友会成立于1992年,经母校批准后于1993年开始举办校友活动。2017年6月,深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了该社会组织,其法定名称为“深圳市江西财经大学校友会”。
本会拥有超过30000名在校友,设有会长、执行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等职位。我们以义工制度为工作特色,由秘书处负责校友联络、活动开展和日常事务。我们率先成立了党组织,引领校友会工作。分会、文体俱乐部和创业联合会等机构遍布13个学院,组建了同行业交流沙龙和社群。我们筹办了产业金融高层次人才俱乐部对接江西省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并设立了校友法律服务中心和社会公益服务中心。
本会秉承公益性原则,以“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为创会宗旨。我们组织各类主题论坛、学术讲座、校友联谊会和文体活动,搭建校友交流平台,助力校友成长。我们引导校友回馈母校、投身社会公益。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还是江财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江财人在深圳”校友文化品牌,鼓励校友充分发扬江财“信敏廉毅”校训精神和江财人“敬业乐群”优良传统,为母校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凝聚智慧,为赣深两地社会经济促进尽一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3版)
校友会办公室的地址是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02号人民大厦7楼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