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书院学人书七
《乾·文言》中说:“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这句话表明君子的事业是永恒的,不是靠年龄获得的,也不是靠师友的帮助所能成就的。只有真正理解这句话,才能从开始到结束都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外界。难道书院能够终止它,还需要讲说吗?因此,从现在开始,那些称之为“乾·文言”的人,也应该放弃这种称呼。
凡是我平日所说的话都是多余的,现在我所说的话也是多余的。我不想与他人争辩,更不想用毫无意义的话语来打扰他人。因此,我把这些话作为殿堂之言,希望各位能够爱护它,不要再取笑我的话语了。(言语只是一剂药方,用来治疗当下的疾病。古人已经说过的话,我们再次重复,已经显得多余。而古人没有说过的话,我们特地加以提炼,也显得多余。后人如果能够领悟自己的本性,那么他们自己就能说话,何必先听我的讲解呢?这对于后人来说也是多余的。但曲解当下的言语并没有过错,只是当机不荐,只剩下闲言碎语。或者有些人会因此而苦恼,强聒不舍,为什么呢?不如留给自己去思考,何必一时说尽呢?这不是为了省力气,只是毫无意义,不如不说。)
——《馬一浮全集》
马一浮先生是一位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成都,但幼年随父母迁居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他的名字福田,寓意为“现代三圣”,后来改为天浮,字一浮。他号称湛翁,又号蠲叟,是中国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人。他与梁漱溟、熊十力并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浙江大学校歌》是一部哲学著作,词作者。他曾创办“复性学院”,并应蔡元培邀请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他担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他的著作被后人辑为《马一浮全集》。
马一浮(1883~1967),出生于成都,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幼名福田,后改天浮,字一浮,号湛翁,又号蠲[juān]叟,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创办“复性学院”。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