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的新闻发布会。
6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检察机关通报了近年来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发布了“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的典型案例。同时,记者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主持了发布会。
依法“重拳”,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
坚决遏制毒品犯罪的高发势头。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方面,一方面坚持依法“重拳”,坚决遏制毒品犯罪的高发势头;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融入国家禁毒工作大局,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推进寄递安全问题治理,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共发生了哪些事情?
检察机关在起诉毒品犯罪案件中,涉及46.7万人。
在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了37.3万名毒品犯罪分子,占刑事案件总数的8%,同比下降了40%。同时,该检察机关也起诉了46.7万名毒品犯罪分子,占刑事案件总数的5%,同比下降了33%。这些数据表明,禁毒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形势向好,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高发势头。
新型毒品不断涌现。
犯罪的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元明介绍说,目前毒品犯罪案件有四个突出的特点。首先,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新型合成毒品的名称和种类不断更新,具有更强的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因此青少年群体容易因为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而吸食毒品,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种新型毒品。在检察机关起诉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中,数量呈现逆势上升的趋势。
一是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新型合成毒品名称、种类不断翻新,更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青少年群体容易因猎奇、从众等原因吸食毒品,社会危害大。国家逐步列管了合成大麻素等多种新型毒品,检察机关起诉的新型毒品犯罪案件逆势上升,相关案件量增长较快。
其次,犯罪网络化现象明显。犯罪分子通常使用互联网进行毒品交易,并采用电子支付等非接触方式进行结算。交易流程采用“人、毒、财”分离的方式,以“网络+寄递”的形式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方式。在交付环节,犯罪分子通常使用虚假的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并利用“跑腿”和“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递毒品。在联系交易环节,犯罪分子除了使用即时通讯社交软件外,还使用阅后即焚等新型通讯软件,并采用代号和暗语进行联系,犯罪手段隐蔽,证据收集和审查难度较大。
随着国家禁毒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不法分子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品进行贩卖和吸食。检察机关起诉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涉毒犯罪案件数量大幅增加。部分医疗从业人员在管理和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过程中违法犯罪,导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制贩毒渠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第四,犯罪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累犯和再犯在涉案人员中占比很高,青少年成为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并参与毒品犯罪,这值得我们警惕。
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共发生了哪些事情?
检察机关对重大毒品犯罪案件进行审查。
介入侦查的案件超过3000件。
元明介绍说,从2018年1月到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在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中介入侦查了3000余件,并监督立案了8000余件,涉及9000余人。此外,还纠正了8000余人的漏捕,7000余人被起诉,其中1600余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此外,还纠正了1.5万余人次的移送起诉遗漏罪行,8000余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其中包括800余人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
通过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可以更好地监督和保障审判活动的公正性。
监督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涉及毒品犯罪的案件。
根据元明的介绍,从2018年1月到2023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提出了1100余件毒品犯罪案件的二审和再审抗诉。其中,有287件得到了改判。此外,检察机关还成功地促成了249人被改判加重刑罚,14人被改判减轻刑罚。为了更好地监督毒品犯罪案件,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也被广泛应用。
以“数字检察”的方式
促进网络毒品犯罪治理。
元明介绍说,检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禁毒治理。他们通过检察建议助推禁毒社会治理,利用“数字检察”推动网络毒品犯罪治理。针对利用网络平台贩卖毒品等突出问题,多地检察机关通过与公安、邮政等职能部门建立数据对接共享机制,推进数据融合,实现数据精准碰撞,形成“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规模效应。此外,检察机关还通过能动履职提升综合治理效果。
全国检察机关在2022年...
起诉了3000余名寄递毒品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元明表示,最高检在2021年10月向国家邮政局发出“七号检察建议”,并抄送交通运输部等12个相关部门。在这些部门的支持下,最高检成功落实了“七号检察建议”工作,使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了3000余名寄递毒品犯罪分子,有效遏制了寄递毒品犯罪的高发态势。
关注新型毒品犯罪的疑难问题。
发布指导性案例,以解决新型毒品犯罪的疑难问题。
元明介绍说,针对新型毒品犯罪日益严峻,法律适用难度大,最高检于2022年6月发布了第三十七批指导性案例,主题为新型毒品犯罪。这批案例旨在为检察机关办案提供参考,规范引导社会行为。其主要目的是解决新型毒品犯罪的疑难问题,促进禁毒综合治理,传递严惩新型毒品犯罪的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禁毒宣教活动。
提高检察禁毒的传播能力。
引导力和影响力。
元明介绍说,检察机关一直致力于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切实履行禁毒预防宣传教育职责,不断提升检察禁毒宣传的影响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打造具有检察特色的禁毒宣传品牌;其次,构建禁毒宣传的长效机制;最后,借助新媒体技术普及禁毒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毒品的认知能力和防范意识。
强化“打财断血”措施。
深入推进禁毒反洗钱工作。
元明表示,全国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推动禁毒工作深入发展。我们将加强与禁毒委员会、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参与禁毒专项整治,不断强化“打财断血”,深入开展涉毒反洗钱工作,彻底摧毁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
禁毒工作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来源于司法实践。
最高检第二检察厅副厅长张建忠在发布会上表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是从各地检察机关上报的100余件中精选、编写的。这些案事例来源于司法实践,它们是检察机关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惩毒品犯罪,推进毒品犯罪检察治理,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优秀典型代表。
十大典型案事例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张建忠强调了十大典型案事例的四个突出特点:1强化指控证明犯罪的主导作用;2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3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的优势;4协同推进禁毒综合治理。
江苏: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
促进毒品治理与罪刑相适的有机结合。
江苏省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吕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江苏检察机关在推进禁毒综合治理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寄递毒品的源头控制,与公安厅、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2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严格审查、深入挖掘、细致调查,努力查清所有涉案犯罪人员和事实;3多维度开展禁毒宣传教育,通过禁毒法治宣讲、检察开放日、公开听证、庭审观摩、制作微视频等形式提升宣传效果。
最高检透露,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情况如下。
失管涉毒问题多发的主要原因
元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多发的原因有五个方面。首先,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法治教育和专业培训,导致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防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违法犯罪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有些医疗机构监管制度执行不到位,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领用和销毁流程管理混乱,麻醉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第三,有些医疗主管部门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第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依法不得在网络上销售,但仍有不少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被利用网络平台贩卖,网络监管有待加强。第五,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运行不够通畅。
我们应当坚持治罪与治乱并重。
推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治理工作。
综合治理毒品问题,实现对失管区域的全面覆盖。
元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失管涉毒问题的综合治理。
在治罪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办案力度,依法严惩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对于相关行为构成毒品犯罪的,应当依法以毒品犯罪进行追诉,确保罪责刑相适应。同时,我们也需要强化业务指导,因为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犯罪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诸多难题。最高检将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协调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
在治理方面,我们应推动有关部门加大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管力度,以堵塞管理漏洞。同时,我们应推动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承担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级五专”管理制度,以避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脱离管控。此外,我们应多维度形成工作合力,切断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网络销售渠道,严格执行《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并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以营造一个自觉抵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失管涉毒的良好社会氛围。
湖南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
第十一检察部,专门负责毒品犯罪案件。
湖南省检察院第十一检察部主任汪志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湖南省检察院专门成立了负责毒品犯罪案件的第十一检察部。该部门在强化毒品案件诉讼监督方面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在诉讼前加强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毒品犯罪案件的指控质量;2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追捕和追诉,确保毒品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3加强对抗诉监督的促进作用,促进毒品犯罪案件的裁判更加严格和公正。
江苏南通市委专题报告了寄递安全工作。
向市委专题报告寄递安全工作
推动形成监管合力,促进监管工作合力。
江苏省南通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该市检察院以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为抓手,向市委专题报告寄递安全工作,推动形成监管合力。相关案例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李宁副检察长提出了五项措施:1抓好检邮协同联动;2抓好龙头企业牵引;3抓好新型业态监管;4抓好闭环数据赋能;5抓好禁毒法治宣传。
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
“七号检察建议”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张建忠表示,检察机关将从三个方面推进“七号检察建议”的落实: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七号检察建议”的重要意义;2发挥检察职能,将“七号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3创新工作方法,推动落实“七号检察建议”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