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霞率领团队前往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阿里云、德诺医疗、嘉晨西海、一知智能、知衣科技等多家单位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梳理我市“四链融合”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科学规划“四链融合”的发展,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科研院校。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平台。他们重点听取了科创中心关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成果转移孵化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与科创中心就探索“前沿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实践开展了深入交流。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先进半导体研究院、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等重点科研平台,重点听取科创中心关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人才引育、成果转移孵化等方面的情况汇报,与科创中心就探索“前沿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实践开展深入交流。
在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调研组一行听取了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在未来医药、未来材料、通用智能、类脑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以及西湖心辰科技公司在通用大模型领域的研发进展和政策建议。
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在未来医药、未来材料、通用智能、类脑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听取了西湖心辰科技公司在通用大模型领域的研发进展和政策建议。
(二)通用人工智能
在阿里云,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阿里云新总部,深入了解了阿里云在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垂直领域的服务应用。他们还考察了“通义”大模型项目的落地进展情况。此外,调研组还与企业就“云+智能”、“AI forScience”以及产业智能化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考察阿里云新总部,深入了解阿里云在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垂直领域的服务应用,以及“通义”大模型项目的落地进展情况,并对企业在“云+智能”、“AI for Science”、产业智能化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一知智能和知衣科技,调研组认真听取了企业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方向、技术路径和需求建议。他们深入研究了算力成本过高、应用场景落地难和人才招引难等问题,并提出了希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人工智能等场景落地应用的建议。
调研组认真听取企业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方向、技术路径及需求建议,深入研究算力成本过高、应用场景落地难、人才招引难等问题,并提出希望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人工智能等场景落地应用的建议。
(三)未来医疗和合成生物学领域。
在德诺医疗,我们的调研组深入了解了集团的整体情况、产品创新情况、国产替代的实现情况以及未来的研发创新计划。我们还向企业征求了关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政策的建议,并针对企业关心的原材料供应和国有资产投资的痛点进行了回应。
调研组深入了解德诺医疗集团基本情况、产品创新情况、国产替代实现、未来研发创新计划等情况,征求企业关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政策建议,并就企业关心的原材料供应、国有资产投资痛点作出回应。
在嘉晨西海,调研组深入了解了企业在合成生物领域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他们考察了企业建设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并围绕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四链融合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组深入了解企业在合成生物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考察了企业建设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和四链融合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霞,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强调了加快构建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的重要性。她认为,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应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破除制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
首先,我们要加强创新。杭州拥有显著的数字经济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贯穿于“四链融合”的整个过程,畅通产业需求向创新链的传导路径,全面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多层次创新成果供给体系。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合作。创新链与产业链需要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需要破除阻碍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人才、知识、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流通的配套支持,以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第三,要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各级支持政策。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得以落实。这将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四链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引。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以主题教育为牵引,结合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紧扣“四链融合”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我们将聚焦于“四链融合”中要素供需不匹配、信息流通不顺畅、主体激励不相容、融合环境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我们将从工作体系、培育机制、政策协同和服务保障层面发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谋划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加快形成主体高效协同、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