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旨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的新奇迹。
蔡奇进行了陪同考察,并出席了座谈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期间,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旨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并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我们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的陪同下,深入到巴彦淖尔市的自然保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林场和水利部门进行了调研。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的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它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净化水质、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和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乌梁素海考察,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并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治理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已经明确了治理方向,接下来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持之以恒地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的美丽家园。
习近平随后来到乌梁素海南岸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了土壤、种子样品等展示。他对当地通过开展盐碱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综合利用,推动科学灌溉,推广现代农业的做法表示肯定。习近平走进田间,仔细察看小麦和辣椒的长势,并向现场农技人员询问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他指出,示范园区要在推广现代农业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探索适宜的品种、技术和耕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河套地区条件优越,虽然不缺水,但仍需节约水资源,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节水产业,不能搞大水漫灌。总体上看,内蒙古的草原已经过度放牧,应注意休养生息。
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自1978年以来,该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治理了由耕地盐碱化造成的土地沙化问题。在林场,习近平听取了内蒙古“三北”工程建设和林场治沙造林情况的介绍,并实地察看了正在治理的沙地。习近平强调,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防沙治沙。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完成。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对得起祖先和后代。林场的工作非常辛苦,也非常有效,我们必须继续做好。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真博士、真专家时,能够挺身而出。
随后,习近平来到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考察。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已形成完整的7级灌排体系。习近平通过沙盘和屏幕,了解当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河套灌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的情况。习近平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一项千年基业,他花了很大功夫去完成,并且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他要求继续完善提升,提高科学分水调度水平,并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尽可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6日下午,习近平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旨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梁言顺等先后发言,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相关省区负责同志也提交了书面发言。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并将防沙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实施了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重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了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我们还实现了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也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这些成就铸就了“三北精神”,并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决策是极其正确、极具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习近平指出,荒漠化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荒漠化土地分布在三北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高度耦合。荒漠化、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害严重影响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构成挑战。 目前,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治理难度大,基本面未根本改变。近两年,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增多。 现实表明,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强调,从2021年到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这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我们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以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为根本目标。我们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加强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治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我们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需要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努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我们还要强化区域联防联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行沙漠边缘和腹地、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统筹谋划,构建点线面结合的生态防护网络。最后,我们需要优化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森林。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重点治理,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首先,我们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我们将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贺兰山等地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加快沙化土地治理,保护修复河套平原河湖湿地和天然草原,增强防沙治沙和水源涵养能力。其次,我们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我们将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最后,我们要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我们将全面抓好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六盘山等区域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加强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复,确保沙源不扩散。
习近平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水资源的多少来决定种植绿地、开垦土地、居住人口和发展产业。水资源是最大的刚性约束,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节水林草。我们应该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包括乔灌草相结合。我们应该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沙漠锁边林草带等。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
习近平强调,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参与全球荒漠化环境治理。我们应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荒漠化防治。我们要引领各国开展政策对话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沙尘灾害天气。
习近平在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要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三北”工程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撑体系,并建立稳定持续的投入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陪同考察并出席座谈会。
李干杰和何立峰陪同考察,并出席了座谈会。马兴瑞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省区的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