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卒中(俗称“中风”)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早期及时溶栓治疗可以使患者脑血管再通,恢复局部脑组织的血液灌流。目前认为,静脉溶栓最佳治疗时间在4.5小时以内。由于最佳治疗时间窗较窄,且静脉溶栓存在禁忌证,因此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据估计,中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比例不足10%。
除了静脉溶栓治疗外,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它主要针对大血管闭塞或中等大小血管闭塞所致的卒中患者。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急性卒中患者(包括大/中等大小脑血管狭窄或穿支动脉/远端分支脑血管闭塞,但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动脉闭塞),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杨清武、资文杰教授团队开展的RESCUEBT2试验的分析结果。该研究表明,对于中度或重度卒中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闭塞),静脉输注替罗非班48小时联合口服阿司匹林90天可显著改善临床结局。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资文杰、宋加兴、孔维遴、黄嘉诚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杨清武教授为通讯作者。
。编辑:截图来源:
者有效。 编辑:这篇论文指出,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与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有关。由于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成功探索,这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抑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
的患者。编辑: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低分子量的非肽类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它的半衰期很短,患者停止用药后大约3小时,出血时间就能恢复正常。多项非对照、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可能对特定急性卒中患者有效。
辑:在这项名为RESCUEBT2的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旨在评估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血管闭塞)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试验对象为卒中发作后24小时内不适合溶栓或血栓切除术的患者、卒中症状进展的患者以及溶栓后病情恶化或未能改善的患者。
纳入RESCUEBT2试验的患者,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既往未接受溶栓治疗或血栓切除术,且患有缺血性卒中,且未合并大/中等脑血管闭塞;同时,患者需满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5分,且至少出现1处肢体中重度无力症状。总的来说,符合这些条件的患者至少会出现一种临床表现,即不适宜进行溶栓或血栓切除术(发病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不适合溶栓或血栓切除术(发病不超过24小时);
在发病后的24至96小时内,卒中症状会逐渐进展。
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出现了恶化。
在4~24小时后,溶栓治疗并未出现任何改善。
入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口服安慰剂(替罗非班组),或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注射安慰剂(阿司匹林组)治疗2天。随后,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直至第90天。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是“优良临床结局”,即90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评分分值范围为0~6;0分表示无症状,6分表示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研究共纳入中国1177例伴有中度或重度卒中症状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伴有较小梗死灶,推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其中,606例患者被分配到替罗非班组,571例患者被分配到阿司匹林组。
分析结果显示,在90天时,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1%和22.2%(校正风险比[aRR]为1.26;95%CI:1.04~1.53;P=0.02)。
此外,替罗非班组和阿司匹林组的死亡率没有差异。在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是1.0%,而阿司匹林组是0%。
总体而言,RESCUEBT2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近期发生卒中或卒中症状进展且不伴有大/中等大小脑血管闭塞的患者,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相较于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优良临床结局”的可能性更大。在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总体较低,但与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略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more”可访问NEJM官网查看完整论文。
参考资料:
[1]WenjieZi,etal.Tirofiban forStrokewithout LargeorMedium-SizedVesselOcclusion.NEJM.DOI:10.1056/NEJMoa2214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