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聊天时使用表情符号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交习惯。然而,不当使用表情符号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案情回顾:
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在微信上与刘某云商量,希望刘某云能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的债务担保人。刘某云在12月24日回复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表示同意。
由于借款人刘某伟未能偿还相关欠款,郭某某于2023年1月6日将刘某伟(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及其父亲刘某云起诉至法院,要求他们承担本金159118.4元和利息7907.88元的还款责任。
法院经过审理后,做出判决。
在审理过程中,刘某云对原告提出的事实,即他作为刘某伟的债务担保人,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他回复“OK”微信表情手势是在两三天后,而且他并没有义务偿还他儿子刘某伟向原告郭某某借的欠款。
经过审理,定南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刘某云在收到原告要求其作为被告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的微信消息后,回复了“OK”微信表情手势。这表明刘某云同意作为此笔债务的担保人,并有义务在刘某伟逾期未偿还借款时承担借款偿还责任。
最终,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刘某云与被告刘某伟共同偿还原告郭某某借款,并在约定期限内履行完毕。
法官提醒:在日常网络社交聊天中,应当注意...
在日常网络社交聊天中
当涉及到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时。
应当尽量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
或者选择那些不容易产生歧义的表情符号。
明确自己的真实意图
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