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王文兵为一辆拖挂货车的水箱加满了水。当师傅支付5元加水费时,王文兵微笑着接受了,并向这位光顾的师傅表示感谢。
王文兵,一位46岁的肢体二级残疾人士,来自石棉县回隆镇竹马村。他在石(棉)甘(洛)公路边开办了一家简易加水站,为过往车辆提供加水服务。收费标准为:拖挂大货车5元,小型货车3元。尽管每天只有几辆车来加水,收入微薄,但他仍然坚持奉献爱心。他多次向地震灾区捐款,在去年的“9·5”泸定地震中,他向石棉县受灾群众捐款1万元。
王文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对自己非常苛刻。即使裤子磨破了,他也不愿意买一条新的来穿,而是选择打补丁。然而,当他需要帮助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掏出家底来帮助他人。
面对不幸的人生,他坚强不屈。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没有亲朋好友的帮助,我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谈到现在的生活,王文兵感慨万千。在他看来,人活一世,要懂得感恩,保持厚道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懂得回报他人的恩惠,才是对他人付出最好的回馈。
▲王文兵为货车加水。
王文兵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他的家庭非常贫困,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4个哥哥和1个姐姐。在他还不到2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了一大家人,全靠母亲一个人抚养。王文兵读了小学三年级后就辍学回家了,除了在田地里劳作,他还去山上挖石棉矿,挣钱补贴家用。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当兵,为国家站岗放哨。
然而,在14岁那年,王文兵在挖石棉矿时,不幸被落石砸中,左脚高位截肢。这突如其来,王文兵无法接受。他原本理想的未来,在命运的无情安排下,被迫按下暂停键。
编辑:然而,在经历了短暂的消沉和痛苦之后,王文兵决定坚强面对人生。他不能成为别人的负担,于是他在哥哥家生活了2年后,年仅17岁便开始了独立生活。
编辑:为了谋生,王文兵曾拄着拐杖上山挖石棉矿,也曾进城捡拾废品。1995年,他与亲友同行前往云南昆明打工,但由于残疾,他屡屡碰壁。当时,他连感冒药都买不起,只能强撑着捡拾废品。2个月后,他用省吃俭用的几十元钱购买了刷子、鞋油等工具,开始擦皮鞋。尽管生活艰难,但性格开朗的王文兵总能想出办法。
编辑:2000年,王文兵回到家乡,在亲人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小卖部。他原本打算用筹措的两三千元本钱“裹”生活,但没想到因为赊账人众多,小卖部很快就“裹”不动了——赊出的账收不回,差供货商的钱追着要支付,小卖部只开了几个月就垮了。小卖部关门后,不仅生活成问题,还欠了酒厂几百元酒钱,生活压力增加。
穷则思变。有一次,王文兵拄着拐杖走在公路上,看到一辆货车司机停车后,提着水桶找水。经过询问,他得知师傅是在寻找水源,为水箱加水。王文兵突发奇想,何不在路边开设加水站,为过往司机提供便利,同时也能获得一些生活费。
说干就干,他花费了几十元购买了胶管和大伞,在有水源的地方摆起了简易加水点。这个小小的加水点成为了该路段第一个“加水人”,也让王文兵的生活稳定了下来。有了收入,加上亲人的帮助,他在公路边建起了两间房子。虽然只是水泥瓦盖成的,但它结束了王文兵风吹雨淋的生活,让他感到心满意足。
“当地人看我加水能挣钱,陆续开了几处加水站。”王文兵说。他认为,尽管过往车辆不多,但加水站仍在增加。每天能加几辆车呢?但作为一名残疾人,他别无选择,只能默默坚守。
感恩之心,回报之行。
王文兵曾提到,安装假肢是他最大的梦想。原本他打算等小卖部赚到钱后就安装,但结果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欠了供货商几百元的酒钱。直到开加水站后,他才慢慢还清了这些欠款。
▲王文兵为货车加水。
在2006年,王文兵收到了一则令人欣喜的通知:他被列入国家首批残疾人康复治疗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可以免费获得假肢。这对于王文兵来说,是莫大的喜讯。他兴高采烈地安装好假肢,并返回了家。他的亲朋好友纷纷上门探望,为他感到高兴。其中,王文兵的小孃王国秀说:“现在国家免费帮你安了假肢,我们要懂得感恩!”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王文兵的心中。从那时起,这句话成为了他感恩和回报社会的“助推器”。
“我得到的帮助不止这一件事!”王文兵说,当地铁索桥电站不仅免去了他的电费,还为他捐赠了电炉等物资;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帮忙,为他争取各种政策,让他享受了残疾人补助、低保等福利,尽可能地解决了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在汶川、芦山地震和武汉疫情中,王文兵都积极捐款。去年,“9·5”泸定地震发生时,石棉县多个乡镇遭受严重破坏。王文兵急切地为灾区人民捐款,他及时从银行取出积蓄1万元,定向捐赠给石棉灾区。这1万元爱心捐款对王文兵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是靠吃低保维持生计,每天靠汽车加水获得微薄收入,没有汽车加水就没有收入。这笔捐款相当于王文兵几年来的积蓄,他表示:“巨款”
王文兵坦言,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他安装了假肢,并享受了每月几百元的低保和残疾补助。做人要懂得感恩,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也没有人应该为我们付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只有心怀感恩,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王文兵表示,他将自己积攒的1万元钱捐给了石棉地震灾区,这不仅没有让他感到后悔,反而让他感到心情舒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王文兵勇敢地面对人生,感激社会的善举,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因此荣获2022年度石棉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