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艾灸的坏习惯,很多人都灸坏了,还不如不灸

夏天艾灸的坏习惯,很多人都灸坏了,还不如不灸

78信息

2020 年度新知答主

10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中医认为,夏季暑气当令,阳气随之旺盛。此时,肌肤腠理开泄,毛孔张开,人体容易出汗。通过出汗,可以排寒、排热、排湿,保持体内清净。

艾灸能够增强身体的开放状态,使穴位经络畅通无阻。因此,在此时进行艾灸,效果会非常显著。

但是,一些不良的艾灸习惯可能会影响艾灸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好事变成坏事。因此,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艾灸时,若吹风扇或空调,会使寒邪和风邪入体。」

天气炎热时,有些灸友在艾灸时无法忍受,一边艾灸一边吹风扇或空调。

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夏天穴位经络开放,不仅能带来很好的艾灸效果,而且也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

当你在艾灸时吹风扇或空调,这就相当于敞开了迎接风邪寒邪的通道,让邪气顺着经络深入,导致养生效果不佳,反而会受到伤害。

因此,建议在艾灸时远离空调冷气,包括在艾灸后也要注意保护艾灸区域,避免受风受寒。

有时间的话,可以进行穴位封穴,通过拍打、锤击、点按、揉捏(1到2分钟)等方法刺激穴位,使其闭合。在封好一个穴位后,再进行灸法治疗,治疗另一个穴位。

在艾灸期间,食用凉食(损害阳气,损害脾胃)

大家都知道,艾灸需要时间,尤其是调理疾病时,需要定期进行艾灸,每次持续几周甚至一个月。

在这段期间,应当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例如冰镇水果和饮料。

寒性最易伤阳,伤及脾胃,阻碍气血运行,严重影响艾灸效果。长期如此,会导致疾病久治不愈,信心丧失,最终放弃艾灸。

「艾灸时间过晚(上火,打乱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需,气门乃闭。”

这意味着,人体的阳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早上阳气最旺盛,中午阳气最盛,晚上阳气最潜藏,毛孔也最容易闭合。

因此,在艾灸时,我们应该遵循阳气的规律。例如,上午和中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而白天则比晚上更适合艾灸。

因此,如果艾灸时间过晚,容易导致阳盛阴衰,上火和阴虚。这还会破坏阴阳平衡,削弱阳气。

因此,大多数人不应该在晚上九点之后进行艾灸,因为这个时候正是阳气潜藏的时候。

具体判断标准,以不口渴为依据。

艾灸前后不宜进食(这会影响脾胃功能和艾灸的效果)。

很多人在艾灸前后喜欢吃东西,无论是零食还是主食,都不利于艾灸的疗效,而且还会影响脾胃健康。

因为每当进食时,脾胃都会工作,调动气血。

艾灸需要气血才能起效。如果此时进食,会分走艾灸的一部分气血,从而减弱艾灸的效果。

一方面,脾胃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增加体内残留。

结果是两手都要抓,却总是无法抓住。

「缺乏系统的艾灸(起效缓慢)」。

所谓系统艾灸,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按照穴位配伍,保证灸量充足,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中进行艾灸。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能产生强烈的效果,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艾灸的能量。

例如,我们常说的三伏灸、三九灸和节气灸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系统的艾灸。

因此,在夏天进行艾灸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穴,制定相应的计划,并针对自己最需要调理的部位进行艾灸。

不要期望通过一次艾灸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虽然艾灸具有综合调理的功效,但我们仍需根据个人需求,有重点地逐步改善健康状况。

否则,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艾灸的效果可能不如不艾灸,还不如早点上床睡个好觉。

急性荨麻疹,也被称为“风疹块”,是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由皮肤和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伴有剧烈的瘙痒,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然而,急性荨麻疹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新的皮疹出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