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星期六。
这是我国第33个“全国土地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珍惜耕地,保护耕地。
这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解决好14亿人的饮食问题
我们必须坚守耕地这一根本。
为了保护耕地,我国划定了18亿亩的红线。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所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不仅包括对农田农用用途的管控,还包括"必须是良田"这一质量标准的制定,同时也蕴含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内涵。
那么,什么是耕地红线呢?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针对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做出工作安排。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成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其中,“责”就是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包括耕地保有量约束,还包括守住质量不降低、布局要稳定的底线。
随着“三区三线”的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各地将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确保“数、线、图”落实到具体地块。这些地块将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管控,并作为刚性指标进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那么,三区三线指的是什么呢?
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
三线:即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2023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严守底线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5号)。该文件明确指出,国土空间规划是土地综合整治的基本依据。试点工作应坚持规划先行、依法依规。土地综合整治活动应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内相对独立开展,以稳定空间格局,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
确立耕地保护的优先地位,划定并实化红线底线,减少占用耕地数量,降低保护成本,提高保护收益,落实耕地源头保护,是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历史使命和职责所在。
▲湖北宜昌农村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来源:《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写给领导干部》
▲来源:《责任(乡村、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
▲来源:《责任(乡村、社区)规划师制度实践》
它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
如何守住耕地红线?
首先,我们应当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统筹规划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这三条控制线。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应当按照优先顺序,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入三条控制线之中,确保它们不交叉、不重叠、不冲突。特别是要精确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保护任务足额到位,并形成可考核、可审计、可追责的划定成果。
国土空间具有唯一性,因此在其上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重叠交叉的问题。
根据国家政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被优先考虑,其次是生态保护红线,最后才是城镇开发边界。这正是“优先序”的具体要求。
▲来源|《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进展》
更多的国土空间规划内容。
请点击。
89年。
首套由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编写的教材。
权威的系列教材。
「有理论」
最新研究成果
有相关案例。
初审:张扬帆 复核:
复核:王佳嘉审定:
审定:郭玉婷 修改为 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