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第四届“豫上昆曲·端午曲会”在豫园涵碧楼广场盛大开幕。沪上众多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如张洵澎、张静娴、张铭荣、岳美缇和梁谷音等,齐聚豫园,共同庆祝端午佳节。他们用优美的昆曲表演,续写着昆曲的雅韵,咏颂着文化的新篇章。
张铭荣先生。
岳美缇,女,汉族,1955年生于四川。
张洵澎。
张静娴,女,汉族,1964年生于北京。
梁谷音,
顾曲名园。
昆曲,这种如诗如画的江南文化孕育的剧种,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经过顾坚、魏良辅等大家的不断改进,才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模样。作为中国第一批入选世界级非遗的项目之一,昆曲是我国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唱词余韵悠远,唱腔绮丽婉转,身段凌波腾挪,无不令人陶醉。
昆曲与豫园,一个被誉为“百戏之祖”,一个被誉为“东南名园冠”,相遇便胜过人间无数。豫园落成之初便与昆曲结下不解之缘,明晚期,豫园主人潘允端痴迷昆曲,文献记载他在园中常设家班数十人,几乎“无日不开宴,无日不观剧”,间接推动昆曲最初形成阶段的传播和发展。豫园可以说是上海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在过去,文人园中就有着顾曲、度曲、拍曲的功能。两次主持修复豫园的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对昆曲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尤其喜欢梁谷音和俞振飞的表演。陈从周还曾表示,“园曲同源,曲境与园林互相依存,有时曲境几乎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在豫园中有一处景也与国宝级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上世纪80年代,梁谷音经常来豫园跟随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学习造园。有一次,陈从周正在为老君岩侧的假山亭廊苦恼如何命名时,听到了梁谷音的曲声穿过廊道而来。陈从周从曲情中顿时领悟,立刻为这里确定了绝佳的题名:谷音涧。
以园为家,以曲托命”的陈从周邀请昆曲名家俞振飞为古戏台手书对联一阕“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并亲自为古戏台区域题匾“曲苑”、“雅韵”。
昆曲如诗,豫园如画,诗与画共同记录着中华文明的璀璨与美丽。豫园与昆曲同美,源远流长,古今共赏。
园曲寄情。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豫园以其精巧雅致而闻名。它不仅在直露处展现出迂回和起伏,而且在舒缓处也能让人感受到它的起伏。在昆曲的舞台上,一桌两椅和一唱三叹的表演,简洁而细腻,丰富而生动。演员的形体语言婀娜多姿,与观众产生了无限的意境。 豫园的复廊虽然只有12米长,但它幽深曲折,一步一景,风光旖旎。它与昆曲中低回婉转、轻柔委婉却回味无穷的“水磨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浮生绵长,唯有昆曲的平滑软糯声声唱,才能在空谷中看见幽兰绽放,在竹叶上听见微风婆娑。鸢飞鱼跃、夏夜长风、花开日落、良辰美景,来豫园,遇上亭台楼阁和昆曲的流丽悠远,遇见城市山林和昆曲的沉吟寄情。豫园与昆曲,在文化舞台上相伴相生,共同描绘历史之美、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