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本案两次一审、发回重审和此次的二审活动,我们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从本案合议庭组成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
在办公室里,刘颖法官正在读着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她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刚接手这个案子的时候。
编辑:13年前,AB两家企业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然而,几年后,随着工程结算的进行,两家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对结算金额产生了分歧,并开始了激烈的诉讼“拉锯战”。
编辑:工程结算、高额利息、股权转让......对于第五巡回法庭来说,这起法律关系复杂的案件一直牵动着我们的心。
编辑:2021年,这起案件在第五巡回法庭进行了二审,历经三次开庭、三次线上线下质证、六次合议庭合议和三次专业法官会议。从法庭负责人到审判团队,从承办法官、法官助理到书记员,大家都在全力以赴地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
“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是我们当前落实张军院长要求不断努力的方向。”第五巡回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付向波从这个案子中体会到法官们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和审判智慧。“这也是当前我们妥善清理积案,啃下一个个‘骨头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的必经之路。”
处处都透露着“不寻常”。
这起案件是刘颖在五巡接手的第一个案子。
6月15日,重庆下起了小雨。刘颖坐在办公室里,谈到作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法官,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当刘颖接到任务时,她得知这是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虽然这并不罕见,但当她看到全部案件卷宗和长达11页的明细账计算内容时,她还是吓了一跳。她指着身旁的一张桌子说:“几十册卷宗,这里几乎都摆满了。”
”事情要追溯到2011年。A企业与B企业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委托代理人分别为刘某、何某和郑某。双方约定,由刘某、何某和郑某代表A企业和B企业进行某商业楼工程建设开发及相关工程实施,并就履约保证金、竣工验收与结算利息等事项进行了约定。
“从表面上看,这的确是一个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但从合同签订之初就处处透露着‘不寻常’。”在深入了解案情后,合议庭发现合同中关于履约保证金的处理方式与传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不同,更带有民间借贷的性质。
在2014年1月和4月,双方当事人签订了工程结算书和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涉及金额高达10368万元。然而,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当事人刘某、何某及其所控制的A企业,并未按照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的约定继续支付款项。因此,B企业一纸诉状将刘某、何某和A企业等告上了法庭。
“我们当时签订的结算协议,这都明明白白写着,约定好的工程结算总金额就是这个数,怎么还能欠着不给钱啊?”刘某说。
“我们签订的实际上是民间借贷合同,这么高的利息明显超过法律保护的利息上限了,剩下的钱我们不给了。我们还多给了一部分钱,我们要要回来。”刘颖说。
面对双方各持己见的情况,刘颖深刻意识到,如何准确地认定这起纠纷的性质,如何清晰地梳理复杂的法律关系,以及如何明了地计算十多年来双方的资金往来和欠款金额,这些都是妥善处理此纠纷的关键所在。
这起案件早在2019年就曾“来”过一次五巡。
在2016年,B企业向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了刘某、何某以及他们所控制的A企业等相关企业。经过对双方往来账务及利息的计算,法院判决A企业应向B企业支付4400多万元的欠款。然而,双方都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并向五巡提起上诉。五巡审判团队在审理后发现,其中存在一笔虚构的欠款,因此将案件发回重审,由一审法院重新核实钱款及相关事实证据。
“当时一、二审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不能只按照表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来判断,必须依照双方实际往来账务情况,一笔一笔把款项算清楚。”刘颖始终坚信,当时的审理思路是正确的。
拨开云雾,寻找“真相”
该案的一审法院在2020年重新审理了此案。考虑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法院选择以双方签订的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书为依据进行判决,从而认定双方之间的纠纷属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双方当事人对一审结果都不满意。郑某认为法院不应该调整减少双方协议约定的违约金,而刘某和何某则仍然主张合同实际上是民间借贷合同,工程结算退场协议太不公平,他们是受到胁迫才签署的。
双方意见不一,案件再次上诉至五巡。
面对再次进入二审的案件,作为承办人,刘颖与合议庭首先明确了思路。他们认为,要“拨云见日”这个案子,首先要明确法律关系。到底是建设工程施工关系还是民间借贷关系?
恰逢其会,当事人提交了双方新的资金往来证据。在一次次开庭审理、证据审查、合议庭合议后,隐藏在其中的关系逐渐清晰。
从实际审查情况来看,工程结算退场协议中涉及的金额10368万元不仅仅是工程款,还包括保证金及利息、借款及利息、违约金,以及A企业向B企业的还款等多种双方往来资金。合议庭经过审议,认为该案法律关系不仅包括建设工程施工,还包括民间借贷。
下一步,审判团队需要对账以确定欠款金额。这项工作由法官助理董宁负责。
这是董宁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起二审案件。2021年,她刚从综合行政岗位转为法官助理,加入了该案的审判团队。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董宁仔细审查了资金往来,并反复核对各项钱款流转情况。她对几十笔账款进行了重新计算,导致办公桌上的计算器已经掉漆。
经过仔细的算账和对账,审判团队已经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履行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董宁通过核算发现,双方协议中为A企业设定的利息利率已经达到了年化90%以上,远远超出了当时司法解释规定的民间借贷年利率36%的上限。因此,A企业确实超额还款。
但是,对于A企业要求退还超额还款的部分,合议庭成员们产生了疑问,并参加了主审法官会议。
主审法官会议是五巡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的“主战场”。全庭的主审法官们仔细分析了案情,认为A企业在签订协议后,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主张撤销,而是自愿还清了协议约定的部分欠款。此外,双方确实存在合作关系,并完成了部分施工。考虑到郑某的融资成本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约金相关规定,法官们认为A企业的退款主张应依法驳回。
"有了主审法官会议的一致结论,我们合议庭作出二审改判更有底气了。"会议结束后,刘颖长舒一口气,这件复杂的案子终于有了即将解决的希望。
理念一新,天地宽广。
"如果没有树立实质公正、实质解纷的理念,不去探究案件表面下隐藏的真实法律关系,就不可能判出好的效果。"付向波认为,在实践中,市场主体有时会利用法律漏洞,掩盖真实的法律关系,将其呈现给法官。例如,这个涉及建设工程、民间借贷和股权转让等多个法律关系的案件,如果仅按照表面上的建设工程合同关系进行裁判,将无法实现实质上的公平正义。
“这就要求法官有一双‘慧眼’,看到市场交易背后的真相,在法律空间中寻求最佳处理效果,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去促进问题实质化解。”
这也是黄敏书记员处理过的笔录最多的一起案子。该案涉及三位自然人、五家关联企业、七位诉讼代理人以及数十笔钱款账目,关系复杂,黄敏感到非常头疼,同时也保持着警惕。她小心翼翼地记录核对各类法律文书,力求不出现任何错误和瑕疵。
审判团队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裁判文书的撰写。刘颖至今仍然保存着50多份修改稿。面对文书中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董宁和黄敏用手指着,逐字逐句,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核对。
正是审判团队的坚持不懈,打动了当事人。
"让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和正义,不仅仅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从贵院的法官和法官助理以及书记员的具体工作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在收到判决书后,刘某和何某代表A企业向五巡寄来了一封感谢信。
尽管刘某和何某提出的要求退还超付款项的诉讼请求被驳回,但他们仍然完全接受判决结果,认为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他们心服口服。截至目前,郑某并未提出再审申请。
“我们的工作能延伸一分,就能减少当事人诉累好几分。”付向波回顾整个案子,感觉法官们的办案理念在与时俱进,“求变”
“当事人来法院不是走程序的,是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一个程序内能解决的我们要尽量解决,减少不必要的二审、申诉、再审和另外提起诉讼,避免‘一案结多案生’。”付向波认为,案件结案是诉讼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法官具备系统思维、勇于担当的精神和为民解忧的情怀。
在沈亮副院长和第五巡回法庭庭长的高效部署下,第五巡回法庭正全力以赴地清理积案。分党组成员、副庭长杨占富负责并定时督导,鼓励大家在处理每一个积案难案时勇于担当,竭尽全力为当事人定分止争、化解纠纷,不推卸责任、敷衍了事。
当你走进每个办公室,你会看到每位主审法官的桌子上都放着一本台历。这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开庭时间和工作进度。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五巡审判庭每天都响起法槌声。杨占富副庭长说:“理念一新天地宽。大家的责任感、工作方法和精神面貌都有了新的变化。”
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五巡人紧紧抓住审判工作这一“实处”,着力在促进公正、提高效率、强化队伍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种良好的风气感染着每一位五巡人。
在2021年至2022年的两年间,五巡共积压了80件案件。然而,在2023年上半年的努力下,目前仅剩23件案件,预计将于7月全部审结完毕。
"为此,我们将全力以赴。"付向波如是说。